新冠病毒揪出了谁在逛医院

健保署署长李伯璋。(林周义摄)

今年2月,健保署李伯璋署长曾提到年初至今,各层级医院门诊就医人数下降了20%多,与笔者于各界搜集之预估数据大多相同,皆指出是新冠肺炎疫情所致。此次疫情的发生,着实给全体医界,特别是第一线医护人员无比沉重的压力,但相对地也提供了健保署一个省思机会,为何在数年努力推动门诊减量措施之下,去年全台的平均每人看诊次数却来到15.37次这种不减反增的结果呢?健保署有能力管控全部将近7000亿元的费用支出,相信绝对有方法判别得出需要就医与非必要就医的大区隔吧!

面对眼前M型时代的来临,台湾土地不大,却有许多地方是大医院密集林立,其中更有众多医院是由医疗特材药品厂商在背后投资撑腰,这些厂商看的是健保这块大饼有利可图,只要病人源源不绝,医疗费用就会不断增加,特材与药品全是进帐,实在是一举数得。

然而,台湾医疗改革时钟,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下已敲响了!健保大数据是时候发挥本事了。由于以往这些不正确、诱导过度的就医与看诊模式是长期积弊,最近疫情导致就医人次骤降,如经资料对比与分析,哪些个案是喜欢时常到大医院走逛的;哪些个案是医院相关人员过度开立非必要检查检验的;哪些个案是滥用预约挂号制度,领取非必要药物的;哪些个案是明明全身没病没痛,只是想到医院商店街吃个早午餐顺便看诊的,在李伯璋署长的领导下,活化运用大数据资料库的分析,绝对有机会揪出这些「小病大看,大病特看,没病也看」的陋习,让非必要医疗与不当医疗无所遁形从健保中退散。

这次重大疾病的发生,可能造成两极化的现象,过去承平时期把病人当商业经营,极度浪费甚至诱导需求的医院,近期就医人次铁定一落千丈,露出真实样貌;另一种则是平时按部就班依病情需求诊治病人的医院,就算遭逢疫情,其就医人次也不会减少太多。另有第三种「特殊」情形,就是参与整合照护计划与跨院合作的医院,既依规矩收治病人,又长期与各医院促成跨院合作,品质名声皆有保障,因此就算遇到疫情骚扰,反而深得民众信任,就医人数甚至变多了。

一直以来,台湾只要遇到健保安全准备金不足,就想以调高费率因应,费率确实有调整必要,但如何遏止不当医疗与浪费、如何让医疗需求恢复真实原貌,才是改革思考的核心。《健保法》第43条就提到不经转诊应自行负担的比率原则医学中心50%、区域医院40%、地区医院30%、基层诊所20%,落实此「使用者付费原则」就是重建合理医疗的基石

此外,回顾目前台湾医疗的演进,医院层级的界线越趋模糊,若要有效管理医疗资源过度耗费,医院床数规模应同步纳入检讨。故建议《健保法》应增订一般急性病床100~250床之不分层级医院均自行负担40%的规定。如此在改革的脚步上,亦能保障各小型医院之运营辅助全国各乡村城镇的250多家小型地区医院继续为社区居民服务。(作者为台湾医务管理学会荣誉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