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看懂核四兴建史 峰回路转终失败
▲核四1999年动工至今进20年,最终没有启动运转,但却多次打乱国家能源政策,让台湾陷入缺电危机。(图/台电提供)
核四燃料棒4日首批送出核四厂,象征核四无法启动,过去投资的2850亿元,全都付诸流水,回头看过去20年的核四兴建史,外国比台湾晚兴建的电厂都早已运转,空留厂房养蚊子。
摊开核四兴建过程一波多折,从规划到兴建,多次喊停再起动,影响我国能源发展规划。早在1960年代,台湾的经济发展起飞,台湾电力主要来源从水利转为火力,当时台湾虽有煤炭但产量不多,又缺乏石油资源,前经济部长孙运璿在1970年决定兴建核能发电厂来因应需要。
核一厂在1971年底动工,兴建期间遇上第一次石油危机,火力发电成本爆增,影响能源的供应,在能源价格高涨下,行政院列入后续十二大建设计划,核四案则在1980年代提出,不过遭到当地居民否决,且1986年发生车诺比事件,让核四计划直接喊卡。
不过到了1992年,核四计划再度被提出,计划经费也解冻,1996年立法院通过核四预算1126亿元,让核四在1999年3月17月正式动工。
核四虽开始动工 但已无完工之日
核四厂1999年开始动工后,2000年政党轮替,当年政治因素干扰下,核四预算全数冻结,让核四厂在2000年下半年第一次喊停工,经过政党协商之后,2001年2月核四计划才又恢复执行。不过停工带来的代价,就是让外国承包商跳脚,政府花钱解约,最终核四停建总损失金额高达1350亿元,若再加计工程费追加848亿元,合计约2200亿元。
2011年日本福岛县海滨的福岛第一核电厂,受到海啸波及摧毁了紧急发电机室,让电厂陷入全黑状态,冷却系统陷入停摆,最后发生氢爆事件,引发全球震撼。受到福岛核灾影响下,2014年国内社会运动达到巅峰,反核声浪达到最高点,当年4月政府宣布核四进入为期三年的「封存期」,在安检完成后,不放置燃料棒、不运转,留给后代公投决定,确保能源供应。
2017年封存期满后,立法院不再编列封存费用,台电也无法承受核四保持随时可启动的状态,因此减少人员配置及计划运出核四燃料棒,2018年7月4日,第一批80支核四燃料装载进货柜,运到美国拆解,寻求国际买家,活化资产。
▲核四1999年动工至今进20年,最终没有启动运转,但却多次打乱国家能源政策,让台湾陷入缺电危机。(图/记者冯建棨摄)
就在核四兴建过程当中,陆续爆出多项建设争议,由于核四主要是由美国奇异公司设计,但当时有能力打造反应炉主体的是由日本东芝及日立接手,当时遭外界批评核四是「拼装车」,不过以各种电厂设备来看,来自各厂商的状况很常见,且台湾长期采行「价格标案」,让混搭风的情况就成为自然场景。
另外2013年受到日本福岛核灾影响,当年立委提出「台湾不缺电,台湾不需核电」的意见,认为台电提出假数据硬要让核四启动,间接引发「我是人我反核」的社会运动。
过去记者实际走访核四厂,询问核四厂兴建进度,核四厂员工低调表示,核四1号机在封存之前,其实已经完成各项准备工作,连国际单位都有多次来检验确保安全无虞,整体就只差在装填燃料棒的最后一步。
据了解,当时经济部提交到立法院经济委员会的核四建设报告,1号机工程进度已经超越98%,就只差最后装填燃料棒,进行相关测试,核四1号机就可进行商转营运。不过随燃料棒送出海外拆解,象征核四无启动之日。
▼核四1999年动工至今进20年,最终没有启动运转,但却多次打乱国家能源政策,让台湾陷入缺电危机。核四变电所全新未用。(图/记者冯建棨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