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话》三次围剿红军失败──未酬邦国中兴之22(朱伟岳)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新华社)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并没有军队,是国共第一次合作后,先有共党党员参加黄埔军校,复有农民运动讲习所农民军模范连的设立,加以民16年(1927)8月1日,由国民党左派号召南昌起义部队的集合,于是共产党开始也有了自己的武装部队。

而后共党的广州起义,湘南起义,秋收起义,及许多城市中工人的暴动,前文提到的因八一起义后的三河坝之役,就是一个代表性的缩影。无数坚持马克思共产革命的同志们,汇集到了井岗山以后,利用在赣南、粤北、闽西一带,因共党已有的武装暴动而建立的基地,持续发展苏维埃运动。

此时国民政府内部派系仍然不少,拥有部队者在山东及湖南等地开战,互不相让,迭有所闻;重大者以民19年(1930)3月,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及各地军事强人组成了反蒋联盟,这反蒋联盟的源由,实因阎、冯、李等军事首领对军队缩编的不满;仝年5月,蒋中正为维护统一,下令讨伐,是为中原大战。

中原大战打了3个多月后的民19年(1930)9月18日,东北军张学良通电拥护南京国民政府,并率军数万入关;10月上旬,东北军占领河北,呼吁各方停战,11月4日,阎、冯等见大势已去,乃通电下野,中原大战宣告结束。阎锡山部由蒋介石收编,西北军冯玉祥部则被张学良接管,这是张学良的东北军为何会跑到西北去的因由。这中原大战,双方动员兵力130多万,伤亡30万人,战祸之烈,损害之大,为民国成立以来仅见。

这时的国民政府,对内而言,备受共党在全国各地不停的起义威胁,对外则面临日本的刻意侵略,能不手忙脚乱?何况,国民政府的内部除中原大战之外,还继续有倾轧的问题。中原大战时,南京国府本来准备用来追击共党起义的部队,多数亦被调往参加中原大战,自然也让共党红军得到更多的发展机会。

当民19年(1930)9月,张学良率东北军通电拥护南京国民政府的时候,国民政府因中原大战胜利在望,立即调兵14万,由江西省政府主席兼国民革命军第九路军总指挥鲁涤平,出任围剿军总司令,在民19年(1930)10月,追剿江西中央苏区的共党红军,是为第一次围剿。时红军已有4万人,采用灵活的游击战术对付国军。

仝年12月30日,红军在江西中部偏南的龙冈、东韶两地战胜鲁涤平军后,立即攻占东诏北部的永丰、乐安两县及东部、东南部的广昌、宁都、南丰等县,反而扩大了中央苏区的范围。国民政府经此一战,认识到红军已成气候,无法单凭一省之力剿灭红军。即于第一次围剿失败后的第二个月,民20年(1931)1月29日,命何应钦取代鲁涤平,领军20万作第二次进剿,红军用相同的办法对付,国军仍然铩翼而归。

二次围剿失败后约5个月即民20年(1931)6月21日,时任国民政府主席的蒋介石,亲自出任为南昌行营主任,主持对共产党中央红军的第三次围剿;调集大批黄埔军校嫡系部队约30万人,「长驱直入」江西苏区。红军仍然依地形熟悉及组织民众刺探军情、情报灵敏等手段,使国军根本找不到红军作主力对决,侧翼部队反受到红军的包围攻击。

而此时的 9月,国民党内部的唐生智联合新桂系、陈济棠、石友三等人,以拥戴汪精卫在广州另行设立「国民政府」为名,向衡阳进军。南京的国民政府,不得不下令国民革命军撤出江西的剿共战场以应变;这时9月18日东北的918事变又爆发,第三次围剿自然又以灰溜溜的失败告终。

由于红军反围剿的胜利,内战结果也使各方不少散余的部队转向投靠红军,加上中共土地改革运动宣传策略的成功,中共已在江西南部、福建西部及湖南、湖北、河南、安徽等边区建立苏维埃区,红军兵力已在10万人以上,党员扩展至12万人,实力与声势非常浩大;中共乃将中央总部由当时上海的租界中迁往江西瑞金。

民20年(1931)11月7日至11月20日,在江西瑞金,中共盛大地召开了名为中华工农兵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会议,该大会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土地法令、劳动法和关于经济政策的决定等法律,选出63人组成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推举毛泽东为中共中央党主席,项英,张国焘为副主席,朱德则出任红军最高总司令,宣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同时举行了开国庆典,并进行阅兵仪式。这就是民38年(1949)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前身,国共两党的关系自然更形紧张。

(作者为前中科院第二所资深研究员)

【未完待续,朱伟岳专栏每周日刊出】

◎史话欢迎读者投稿,针对两岸关注之历史事实或人物撰文,体例不限,举凡传记、论文、散文、书信、日记,抚今追昔之访谈纪录或自述回忆等。来稿请寄[email protected],主旨注明「史话投稿」,请附姓名与专业背景或居住地。本版对来稿有删修权,文章仅刊载于中时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