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你不想听真相
▲由中研院第一次投资成立的糖抗体新药公司日前正式登录兴柜,原是喜事一桩,却因前院长翁启惠涉及贪污官司而异常低调。(图/记者黄克翔摄)
文/陈勇博
知道真相,很难吗?
中研院最近有喜事,中研院当老板了。中研院有史以来第一次成立新药公司,最近在兴柜挂牌上市。这桩喜事,原应该锣鼓喧天,张灯结彩喜洋洋,却因为发明人是前中研院院长翁启惠,这么光彩的事居然异常低调,低调到少有人知道有一家公司是中研院开的。
我们都曾在股市翻云覆雨过,如果知道市面上有一家公司是政府当老板,所有的核心技术是政府提供的,政府背书保证,股价不飙翻天了才怪。尤其它的路径走法跟当年的台积电好像,政府全力扶植的台积电,现在是如何的举足轻重?
这家公司是由中研院技转出去,中研院第一次当最大老板,虽然只出技术不出资金。台湾可曾出现过最高研究机构当起大老板的公司在投资市场上?光是以中研院背书保证,怎么看都具备股王相,为何却是低调再低调,委屈到不能再委屈?
因为,只要连结到翁启惠,所有的委屈都必须吞下去。
这是翁启惠的糖分子研究,全球糖分子的最权威,去年曾是诺贝尔化学奖的热门人选翁启惠,此刻正在为自己的清誉努力奋战中。
这些技术是他无偿捐出给中研院,供中研究继续研发,预备对抗人类16种癌症疫苗,无论翁启惠对人类社会如何惊人伟大的贡献,仍敌不过去年舆论万箭穿心的攻势,还有检察官一纸奇怪的起诉书。
浩鼎案爆发第一时间,翁启惠延误回台时间,黄金救援的危机处理时机已过。舆论在没有找到答案的当下,以讹传讹,积非成是,这已是台湾社会审判的惯常模式,舆论直接判生死,司法单位只是顺着舆情走,随后接棒。
接下来的起诉书引用错误资料,在媒体上我们已经看过,在此不赘述。
时光倒叙,如果当时不是太多人坐在车上等着浩鼎解盲答案揭晓,期待股价一飞冲天,会有这么大的怒气怨气吗?如果不是贪婪者贪求获利搅进这个漩涡里,会引来这么大的社会审判吗?
翁启惠官司的争议重点在有无利用职务之便图利自己?技术是他的,技转公司是他的,股价被炒作时他发言回应媒体,种种故事串起来,瓜田李下,「报告,人就是他杀的」,至于人到底是不是他杀的?已经不重要了,因为看起来人就像是他杀的。
看过台湾太多经过舆论审判后的名人下场,在法庭上的法律条文似乎仅供参考。条文是死的,解释权在握有起诉或审判权的人手上,握有解释权的人权力好大,也看当时舆论的好感度,社会的好感度竟然变成司法审判的一环!
▲浩鼎案爆发后,翁启惠遭监察院弹劾,当时70名中研院院士共同发表声明谴责监察院,希望浩鼎案可以有公平审理的机会。(图/镜周刊提供)
社会审判的可怕在此,台湾民众喜欢简化成善恶黑白二分法,媒体、网路、乡民全部参与审判,无需经过司法这一关,其实早已定谳。
当我开始有兴趣了解案情,发现困难度其实颇高。有兴趣了解的人都发现有困难度,何况大多数人有阅读障碍,用字遣词要够简单,还要有图文对照,等到你搞懂了,太阳已经下山,人们早已打道回府了。
只是,路上还在继续流传着,「报告,人就是他杀的 ! 」
这也是我说的,翁启惠对所有的委屈必须吞下去,中研院也得继续委屈下去,在名声尚未回复之前,所有的委屈变成自然。
因为台湾社会听不下这么繁复的故事 。
都跟你说过了,院长不经手技转,怎么还听不懂?都说了浩鼎早就跟中研院合作,本来就有优先技转权,还需要贿赂当时的院长吗?都说了翁院长的3000张股票是自己花钱买的,还有举证,怎么老听不懂?
法律禁止参与技转的人投资被技转公司,翁没有参与技转,哪来的利益回避问题 ?
这些在出庭的声明稿就有的文字,原来,人们只选择自己听得懂的语言,只听自己爱相信的话,人们最不需要的是真相。
真相会让原来有逻辑的故事变得没有逻辑,无法继续传颂下去。
这位是差点为台湾再拿一座诺贝尔化学奖的翁启惠,原本应该为中研院的开幕酒会剪彩,却选择隐匿低调,他的荣耀发明可能为人类解开16种癌症之谜,为何迎接他的不是台湾人的掌声?
因为没有人想听真相。
光辉灿烂时刻,中研院没有张灯结彩,新公司没有欢庆上兴柜的喜气,台湾生技业好不容易跨出一大步,多么值得庆祝的一刻!我们听到的却是深深的遗憾喟叹。
生技业之光,亦是台湾之光,中研院将大菜端上桌了,而大厨师却只能隐身沉默不语……
因为你不想听真相。
●作者陈勇博,文字工作者。本文不代表本报立场,本报保留删修权。88论坛欢迎更多参与,投稿请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