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多益通】郝明义的「大脑饮食」用阅读了解世界

▲ 前国策顾问郝明义。(图/翻摄自郝明义脸书)

文/陈蔚承郭韦吟

因为他,我们看到《原子小金刚》、《怪医黑杰克》等令人耳熟能详的漫画;因为他,村上春树、米兰‧昆德拉的文学作品引进台湾。不只漫画与文学,他还曾因出版《EQ》一书创下销售量70万册以上的高纪录,成为出版传奇。

他是郝明义,爱看书的人不可能不知道他,却可能不知道他其实读的是商,还是个从没想过自己会进入出版界数学爱好者。他从事出版,却不忘积极关注社会议题;他的影响力不只在出版界、文化界,之于国家大事,他也举重若轻。担任过国策顾问、参与过太阳花学运,面对社会,他不容自己漠视「问题」,而是化阅读为力量,以具体行动证明如何解决问题。

英雄出少年,让孩子自由地读。抛开教育束缚、父母意识,让孩子的小宇宙尽情发挥。

阅读是他的养分,更是他为心灵枯竭的人们默默耕耘的一片「食材沃土」,盼望人们也与他一样,「乐于食、乐于读」,就像是由他一手创办的大块文化精神一样:「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大块蛋糕,大把鲜花;大块文章,大好人生」。遍览群书的他,深知阅读对于人生的重要性,但对于正值心智发展阶段的学生来说,「阅读」却是只读教科书、参考书,让他感到忧心忡忡。

郝明义说:「现在的中学生陷于阅读的牢笼,读教科书以外的书籍,就被父母、师长认为是浪费时间或负担。」这是他和许多中学生交谈后得到的结论。但对照他个人的童年时光,阅读非但不该痛苦,反而更是珍贵无比,「光是能看到一本中文书就很难得了,又怎么会挑呢?」他点出幼时身为韩国华侨的无奈。

高中毕业到台湾读书的他原本想进台大物理系,却阴错阳差地进了台大国贸系,「那时候想说商业方面的知识需要用到数学就填了,没想到跟想像中的完全不同。」毕业后跟朋友开公司却三个月就倒闭,负债累累。为了糊口,他接了房东介绍的翻译工作,就此踏入了出版事业。

历任长桥出版社编辑时报出版公司总经理商务印书馆总经理,如今他已经是大块文化的董事长、出版界的巨擘。戴着红色眼镜,眼神中充满着经年累月地阅读而散发出的智慧感;坐着轮椅却给人踌躇满志、无比洒脱的自信感。即便如此,他也没停止阅读,不同的是除了书本,他也上网浏览资讯,就像是土壤般,不断吸收来自各方的养分。

阅读,是我了解世界的方式。如果课程无法激起学习兴趣,那就自己去「觅食」吧!

1970年代,由于是韩国华侨,又不是住在华侨聚居地,加上一岁时罹患小儿麻痹,郝明义从小就缺乏同年的朋友。每天他都期盼着一位相差七岁的亲戚来跟他说故事。但没多久,那位亲戚上了高中、大学,有了自己的生活,「故事时间」就渐渐少了。

于是年纪小小的他,央求母亲帮他借书,因此他看了生平第一套武侠小说,纵使识字不多、如看天书,他也看得津津有味。那个时候的韩国,书店少,中文书更少,为了满足阅读细胞,他什么书都看。阅读书本的知识和故事就是他了解世界的方式。

上学后,级任老师要求他写日记,但不是每天都有新鲜事该怎么办?「总不能都写『今日无事』嘛!有天我无意间看到一套书,里面有许多描写四时和自然的文章,所以我开始『参考』别人的文章写日记。」例如某天下雨后天气变冷,他就去找关于「雨」的文章,不仅那天的日记有了着落,还学到了成语「一雨成秋」。

「不过,要过很多年之后,我才发现,那本书对我的影响有多大。」他说。《越读者》和《寻找那本神奇的书》,这两本他的个人著作,都是在谈「人为何而读?如何读?」差别在于,后者更聚焦于中学生读者及其阅读的习惯。他认为,阅读就像是大脑饮食,人成长需要均衡、丰富的营养,大脑也是,「但学生的『阅读』对象只有教科书,所以他们无法探索更多元的世界,到了现今网路的时代,虽然资讯取得容易,这样的情形也没有改变。」

他表示,网路的影像文字的抽象描述得以具体展现,如TED演讲让人在短短几分钟内就能得到丰富的知识和资讯;而书本文字则是给人想像的空间,「例如『千军万马』就给人一种浩荡奔腾的感觉,这是影像所无法取代的。」因此网路和书本没有优劣之分,都是适合学生汲取知识的管道。他语重心长地说道:「学生应该要认真看待『阅读』这件事,如果觉得课程乏味、无法激起学习兴趣和热情,那就自己去『觅食』吧!」

「我想……,等我有空再说吧!」社会时事不是「不关你的事」,它永远存在、永远影响着你。

是否常听到父母师长说:「想玩乐,等你上大学再说」呢?或是你常在心里说:「我想多了解社会议题,但等我有空再说吧!」对于郝明义来说,「时间不够」或是「时机还没到」都不是学生可以放弃一切、只在乎课本知识的理由。

学生生活普遍充满着升学压力考试,往往自顾不暇,更遑论关注学课本以外的事情,「学生有考试、升学压力,成年人何尝没有工作和加班的负担呢?」他指出,社会时事不是「不关你的事」,它永远存在、永远影响着你。

他自己也曾落入「我想……,等我有空再说吧!」的处境,「2007年《越读者》出版后,许多人写信问我关于阅读的问题,其中不乏中学生,因此我想写一本专门给中学生的书,但我那时候就是抱着『等我有空再说吧!』的心态,结果一拖拖了十年。」他勉励学生要培养时间规画的能力,将读书、阅读和参与社会事务等时间妥善分配,这样才能为生活提供不同的视野。

听说读写无法都好,也别沮丧。他在阅读英文文章的时候,喜欢把文法当作「侦探游戏」。

「中学时期我很幸运碰到好的英文老师,让我那时觉得英文并不困难。」在这样「自我感觉良好」的心理下,他酷爱背一些很难、很怪的单字,「小时候觉得很有成就感,也可以跟同学炫耀。」

大学毕业后,郝明义进入长桥出版社,负责编辑一本英语学习杂志,「老板很喜欢《时代杂志》(TIME)的内容形式,所以我到图书馆借了十年份的杂志回来研究。」尤其当时他的老板同意他有问题就去请教一位英文顾问,「我的英文这才真正升了一级。」

他指出很多英语文能力出众的人并不是听、说、读、写样样精通,例如专职笔译的人可能英语口说比较弱,「英文听说读写都很重要,但如果一、两项不够好没关系,最重要的是不要破坏了学习的兴趣。」另外他在阅读英文文章的时候,喜欢把文法当作「侦探游戏」,他笑说:「你要抽丝剥茧、找出这个子句描述的是哪件事物,过程不是跟侦探游戏很像吗?」

除了大块文化,热爱阅读的郝明义还有出版社「网路与书」和计划重启运作的「中文妙方」(注),对于社会事务他也热情参与,不仅撰写文章,更亲身投入。采访结束后,只见他匆匆地到另一个办公室讨论书籍出版的事情,看着成叠的文件,细细聆听着员工的意见,积极参与讨论。已经超过60岁,他仍像20几岁的小伙子一样活力充沛、热爱自己投入的事物,或许这就是他能成功及创造传说的原因吧!

郝明义:没有越界,不成阅读。

郝明义是韩国华侨,大学以前在韩国读书,擅长数学、享受数学课,忆起中学阶段的自己,他说:「那时最大的享受是在冬天的阳光中算几个小时的数学。」老师甚至在考试时出「郝明义专属」的数学题,让他觉得「每次考试就是在跟老师对决」。

形容自己就读商学科系是因为「喜欢数学的一场误会」,他甚至也曾想转经济系,却没想过自己会弃商从文、走进出版。话说回来,若不是他爱东学西学、爱阅读,甚至拿平常人不会好奇的英文字来钻研、背诵,或许他也未必能驾驭文字,甚至在事业低潮时让伯乐相中去从事翻译及出版工作了。

听郝明义诉说少时学习的轶事,就仿佛在读一本精彩的武侠小说,就连大学是否愿意录取罹患小儿麻痹的他,在当时都是个未知的选项,但他却依然充满自信,用坚定的信念走过平凡人都未必能越过的学习山岭,只因在他的人生观里,阅读、学习,本就是件美好的事。

一如他在《越读者》一书中所写,「除了爱情,没有事情像阅读这样让我们觉得,迟来的开始,也可以如此美好。」、「即使爱情,也没法像阅读这样让我们觉得,越界之举,可以如此新奇。」

注:一款由郝明义与台湾师范大学合作开发的数位华语学习教材。

About 郝明义出生:1956年现职:大块文化出版社创办人暨董事长、网路与书出版社发行人暨董事长经历:国策顾问、财团法人台北书展基金会董事长、台湾商务印书馆总经理兼总编辑、时报出版公司总经理著作:《寻找那本神奇的书》、《大航海时刻》、《如果台湾的四周是海洋》、《一只牡羊的金刚经笔记》、《越读者》、《他们说》、《故事》、《工作DNA》译着:《2001太空漫游》、《如何阅读一本书》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English OK》No. 03

延伸阅读》金融业跨足电脑科学 30岁香港女孩带孩子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