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周刊/消失的技职生
今周刊
台湾青年失业率逐年增加,但是技术人才大缺工,产学断链与人才失衡问题,正严重冲击台湾社会,阻碍经济发展,背后最大的问题就在「技职教育」。到底我们的技职教育出了什么问题?我们要如何解救我们的技职生及产业?
农历年前,位在台中神冈的博凯机械,员工大扫除准备休年假,负责人洪肇志看着空荡厂房,无奈地说:「我要找自动控制器的员工,一年还找不到人,而且现在学校教的学生根本不能用。」博凯做木工机械外销,年营收两亿元,员工四十多人,公司人均产值比台湾制造业龙头鸿海还高。
台湾的木工机械全球第三,排在德国、义大利之后,台湾约有二八○家业者,一年九亿美元的产值,因为找不到人,洪肇志不敢多接订单,更遑论产品升级。洪肇志抱怨:「同样的机械,德国制贵二五%,德国讲工匠技艺,台湾谈不上工匠,也没有技艺。」
事实上,洪肇志很努力升级,博凯的产品电脑化,卖到海外的机台可以透过网路与博凯连线,进行教学维修业务,一台售价二千五百万元。他的公司有两名博士、两名硕士、十二名大学生,其余为专科、高职、国中毕业。「员工平均月薪三万四千元,博士学历和国小毕业做焊工的员工,都是五、六万元薪水。」他务实地说:「只要能让我赚钱,管你什么学历,但我找不到高职生,他们都念大学去了。」
洪肇志碰到缺工的困境并非特例。位于台南的濠滢机械成立二十二年,做化妆品机械,年营收约一.五亿元,员工二十五人;即使厂房干净有空调,技术人员起薪三万三千元,一样找不到人,负责人傅文祺说,「不是我不想做大,是没人做不大。」
台湾工具机业在全球占有一席之地,利润稳定成长,是台湾颇具竞争优势的产业;但去年台湾失业率四.二四%,有四十八.一万人失业,工具机产业却找不到员工,不只工具机产业,台湾缺工数也逐年升高。
德国有6成年轻人选择技职体系的双轨教育,「在德国读技职学校的资格要求是什么?几乎没有!只要企业愿意给你一纸学徒合约,你就能进入双轨技职教育!」巴登.符腾堡州的文化部、专管技职教育的顾问麦特斯(Hartmut Mattes)说。
凯文是双轨技职教育的学生,目前就读Christian-Schmidt技职专校的二年级。每周一到周四,他必须在工厂内跟着师傅学习每一个工作上的实务细节;而每周五则回到学校上课,搞懂工作中的理论架构。
德国在小学四年级就实施分流,主要依照成绩表现,决定孩子中学阶段念的是哪一种学校。中学阶段主要有三种学校,包括文理中学、实科中学与职业预校,第一种注重学术养成,培养上大学的专才,而后两者则属于技职体系。
麦特斯表示,即使是文理中学这种升大学的系统,也有大约一七%的学生会在上大学之前,选择先绕道技职体系。
凯文就是一例。从小成绩优秀的他,一路念文理中学,十九岁从十三年级毕业之后,七五%的同班同学选择直升大学,但他做了不一样的选择。
「或许我未来会去上大学,但绝不是现在!现在我最想要的,就是透过当学徒,为将来的职涯打下扎实的实务基础!」他口气坚定地表示。为了解自己的职涯性向,高中毕业后,凯文陆续到机场、宾士车厂等公司实习过;这种实习生和双轨制的学徒不一样,实习生是短期且不支薪,而且并不搭配回校进修。
在德国,直接攻读大学的路并不会比较节省时间,因为德国企业喜爱聘用有学徒经验的员工!「德国虽然分流很早,但我们容许学生随时转换轨道,所以,在我们的教育体系中绝对没有死胡同!」麦特斯表示,特别在巴登.符腾堡州,每一次的毕业都意味着下一阶段学习的开端。
编按:本文摘自2月27日出刊之《今周刊》845期封面故事「消失的技职生」,本文还有「台湾技职教育崩坏四解方」,同期相关系列报导有「德国师徒制教育启示录」、「台湾首例师徒制 企业、学生双赢」、「技职生也能出头天 没高学历照样年薪百万」,更多内容请参阅本期《今周刊》。(尊重智慧财产权,如需转载请注明资料来源:今周刊845期 http://www.businesstoday.com.tw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