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周刊/基亚震撼后生技股还能买吗?

基亚暴跌,让投资人狠狠遭受一次震撼教育。未来生技股该怎么买?台湾「生技创投天后」罗敏菁提醒,认真、扎实地做功课,就是防地雷股之道。

文/林宏文

编按:基亚连十二支跌停,导致生技新药全部一起跳水。《今周刊》特别专访台湾工银资深协理罗敏菁,她在生技新药研究、营运及投资经验长达二十余年,针对社会大众对于新药产业发展,以及投资人对生技新药股应具备哪些操作思惟,提出专业见解。以下是专访纪要:

个人认为,从这次「基亚事件」中,可以为台湾生技股的投资,带来三个启示。

制度面的启示:因个案提高门槛,恐变成紧箍咒

首先是制度面,观察美国对于新药股的上市,主要考量的是团队技术市场大小,另外也要取得主办券商同意支持承销,这是新药挂牌的基本门槛。

至于有些人说,是否一定要求新药取得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的临床实验核可,才能挂牌,这倒是不一定,例如近来许多新股挂牌上市的罕见疾病新药研发公司,也都还没进入临床实验阶段

近来市场上有不少声音提出,在基亚事件后,台湾应该重新检讨新药股的上市流程,必须更加严格把关。但我认为,近两年台湾对新药的挂牌流程,从工业局推荐到柜买中心审查,都已做得相当专业,对相关风险的提醒,也都要求公司须注明在公开说明书上。

其实,基亚只是一件个案,不要因为这次事件,让大家对新药产业发展失去信心,更不要因此增加各种管制方法,变成产业发展的紧箍咒,这绝对不是好事

风险的启示:成效、 市场规模都可上网查证

其次,投资人自己也应该检讨,像生技股这种高门槛的产业,必须做更多、更扎实的功课,否则不该轻易投资。

像拜耳药厂旗下与蕾莎瓦系同门肝癌新药STORM,在今年三月宣布失败,当时大家就相信基亚的PI-88会变成「唯一」治疗早期肝癌的药,但投资人只要去Google搜寻一下,就可以知道这种说法完全错误

此外,这颗药欧美被列入「孤儿药」,也就是病人少于二十万人,大家只要把药价乘上病人数目,就可以得知市场规模,显然也没有市场传的那么大。

所以,投资人只要认真找资料,做一些查证,很多事实都摆在眼前。但在市场一片热潮下,投资人似乎完全失去风险意识,只选择性相信某些资讯,当然套牢就难以避免了。

另外,最近市场上有人常说,新药只要能进到三期临床,就可以有十亿美元的市值,这种说法也不太正确。新药的价值要先看有没有效,可以卖到哪些区域,以及市场规模,当公布成绩是真的有效时,股价才应该反映,若是没成效,当然就不应该涨。

与两年前比起来,我觉得不管是投资人、媒体分析师等,大家都在努力学习生技新药的知识,陆续也可以看到些许进步,但我觉得努力空间还很大,大家都要一起进步。

尤其是投资人,不要拿自己的钱开玩笑,毕竟投资人要对自己的决策负责;而投资人越聪明,不老实的公司想要蒙混过关的机率就会越低,市场自然会朝更健康的方向迈进。…【本文未完,尚有710字,可于今周刊官网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