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周刊/超完美掏空 生技之神7年捞30亿

文/今周刊 周品

东洋董座现任晟德集团董座林荣锦,今年一月遭老东家对他提起背信罪、加重背信罪的刑事告诉,五个月后,台北地检署正式将林荣锦起诉。一纸起诉书揭开林荣锦七年来如何掏空东洋资产的罪状,这位「生技之神」真的要栽跟头了?六月十六日,一则东洋前董事长林荣锦遭台北地检署起诉的新闻,犹如一记震撼弹,再度投向生技产业。被誉为「生技之神」的林荣锦,因涉嫌将多项东洋开发的乳癌卵巢癌等特殊学名药的专利制药技术,以非常规交易方式无偿授权给瑞士商Inopha AG(简称Inopha)。台北地检署认定,林荣锦掏空东洋,造成东洋三十亿元损失,依《证交法》非常规交易与特别背信罪,将林荣锦起诉。

一份台北地方法院检察署检察官起诉书,揭露了这场长达七年的掏空计划,林荣锦在没有告知董事会的情况,将东洋名下药品配方,几近无偿授权到外面的公司,再透过繁琐的程序,逐步规画到自己可控持股超过四成的晟德集团。

一场进行多年的计划,却被国际药品大厂突如其来的停工给揭开了,林荣锦能不能顺利从这场风暴泥淖中走出?故事要从Inopha这家小公司说起。

隐瞒!无偿授权Inopha东洋配方

二○○八年,林荣锦在没有经过董事会的同意下,把东洋好几个砸重金研发的药品配方,包括Caelyx II、LIPO-AB、Risperidone与Leuprorelin的使用、贩售、开发、制造与转授权等权利,以接近「无偿」的方式,授权给Inopha;这是一家成立仅两年、资本额仅十万瑞士法郎(约新台币三二○万元)的一人公司,且毫无药品临床人体及动物等实验的能力,竟然从林荣锦手中获得多项东洋的专属授权。

「当时林荣锦与Inopha签订专属授权合约时,完全没有告知董事会。」东洋总管理处处长张志猛直言。而林荣锦的说法则是,当时这些配方价值很低,还存在许多开发上的风险,根据东洋的公司章程,如果市场价值在五百万元以下的授权,可交由总经理决定,不必董事会同意;至于林荣锦如何判断这些配方的市价不超过五百万元,他并未多加说明。

Inopha是什么公司?为什么林荣锦要如此「厚待」它?

事实上,Inopha底下有一家名为「宜诺法」的子公司,它的负责人名叫欧德宁(Denis Opitz),他不是别人,正好就是林荣锦指派东洋在欧洲与美国首席业务代表,并且担任顾问,任职东洋长达十年。此外,宜诺法的其他董事,包括曾是林荣锦秘书唐清玉、曾是林荣锦私人公司「欧室食品」的员工黄淑芬,与林荣锦之间的关系不言而喻。

但林荣锦并非一下子就牵上这层关系;就在他未告知董事会将东洋药品配方授权Inopha后不久,林荣锦又悄悄透过他持有可控股权超过四成的晟德,开始另一端的运作,一步步建立与Inopha的连结。

林荣锦先是在晟德之下,成立了这家名为「宜诺法」的公司,乍看之下,外界难以辨别宜诺法与Inopha其实是两家完全不同的公司。紧接着,透过一连串复杂的股权移转,最后,宜诺法从晟德的子公司,摇身成为Inopha的子公司,而晟德旗下的玉晟创投则保有宜诺法增资时三成的认股权

根据知情人士分析,晟德和Inopha之间,维持这种「有点黏、又不会太黏」的关系,最大好处是万一东窗事发,那么在股权上,晟德和拥有这些药品权利的Inopha之间,一点关系都没有;另一好处是后来证实,宜诺法正在规画可能在台上市,而拥有三成认股权的晟德,则随时可能享有上市利益。

出包!东洋获代工机会 揭开秘密

但国际大厂Janssen Pharmaceutica Companies of Johnson and Johnson(简称J&J)主动找上东洋合作,意外掀开这场布局。「当时J&J在美国的代工厂出了问题,J&J找上东洋生产,最后市场上都传出东洋的工厂已经在帮J&J代工,才让董事成员在董事会上质问林荣锦,这一切才曝了光。」东洋董事长天赐说。更多精彩内容请参阅最新一期《今周刊》(第965期)。

本文相关》林荣锦斩断了东洋跟国际合作的重要机会。

你可能也会感兴趣戴胜益的考验 不只食安危机斗智180天 史诺登案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