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越洋对话谈「独角兽」  点出陆企进化关键:国际观!

▲由人民网成都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18全球独角兽企业高峰论坛」。(图/翻摄自人民网)

大陆中心/综合报导

成都和美国矽谷19日在「2018全球独角兽企业高峰论坛」上连线通话两地一同讨论「独角兽企业」的成长与发展模式。越来越多业界人士发现,世界正在进入下一个新的全球化时代,要如何在差异中生存?必须正视独角兽企业正在带领的商业生态

据《人民网》报导,史丹佛终身教授崔屹在美国对话中担任特别嘉宾。他表示,自己10年前发明了一个叫纳米矽(奈米晶矽)的技术,一直到现在设计了11代新材料,解决了矽的体积膨胀破裂问题,使电池能量密度大大提升。

崔屹曾在2008创办公司,生产线一条在美国,一条在中国,生产了全球能量密度最高的电池。他说,「我们在无锡有生产线,在南京有研发中心。技术发明可以在斯坦福大学产业化放到了大学外面的矽谷,然后整个融资不光是在美国,也可以在中国融资。」

报导指出,在一家新创企业进阶为「独角兽」的过程中,需要拥有完美的管理机制卓越的领导团队,而市场投资方最在意的往往是企业的竞争优势。因为竞争优势的核心是技术创新能力,良好的技术创新记制是获得市场占有率关键

崔屹认为,做好技术创新,让技术推动产业化的前提是「全球化的格局和开放的姿态」,而这也是独角兽企业进阶或退化的关键。

▼从技术创新到产业化「格局很重要」。

从今年的一份研究报告能看出,独角兽企业在中美两国总占比81%,占据着绝对优势。中国共有16个大行业有着独角兽企业,行业前3名电子商务、金融、文化娱乐行业的独角兽数量占了总数的46%。美国共有20个大行业有着独角兽企业,企业服务行业独角兽数量遥遥领先与其他行业,占比27%。

华大基因全球高级副总裁何亦武表示,中国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广阔的消费市场正式中国独角兽企业的市场土壤,「与美国相比,中国创新创业发展很快,但需要更多的运营人才。」

在中国对话现场中,焦点则放在「创新」二字上。APUS创始人李涛分析了中国创新和美国创新的不同之处,「与美国相比,中国创新创业发展很快,但需要更多的运营人才。」

美国另一个独角兽企业主管马骏驱则表示,美国的企业很早就有全球化、国际化意识,但中国很多独角兽企业却没有这个能力。

版权声明:图片为版权照片,由CFP视觉中国供《ETtoday新闻云》专用,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未经CFP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