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宥勋/蔡总统的「杠杆」讲稿技巧

▲蔡英文这篇讲稿的「杠杆技巧,就是「找相反」的应用。(图/蔡英文脸书

●朱宥勋/文化评论者专栏作家

借着蔡英文的讲稿,来讲一个写作技巧。这个技巧,我称之为「杠杆」。

它的基本窍门,就是透过一个转折枢纽,来把两个差异甚大的话题「黏」起来。这种技巧,不管在写作、演讲甚至是平常讲话都很好用。

先观察p-1,我标了一区红字、一区绿字标色地方,刚好都是「上一段结束,下一段开始」的过度地带

这就是「杠杆」的功能所在:它能够连结不同的话题,而且是透过「相反的转折词」来产生连结。

之前我讲过好几次「转场」,其基本逻辑就是在「话题A」和「话题B」中间塞一个「枢纽C」,把A跟B连起来。而此处的重点在于,「枢纽C」要塞什么,可以有各种不同的变化

最常见的两种「枢纽C」的思考方式,就是「找相似」和「找相反」——刚好完全对立。

而蔡英文这篇讲稿的「杠杆」技巧,就是「找相反」的应用。

人类的认知是很可爱的,基本上是一条直线,只要线上一直有东西,人类就会以为这段没问题。就算我们是透过否定性的、转折性词汇接线都没问题。

A跟B接不起来吗?甚至完全相反吗?没关系,加个杠杆就好:

「A,然而B。」「A,但是B。」「A,相反地还有B。」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蔡英文是在美国演讲,她必须完成两个目标

1.说明台湾状况2.与美国产生关联

两件事的关联有点疏离,是历任总统到美国演讲都要面对的挑战

如果没有1.,那总统演讲的意义就荡然无存了。但如果没有2.,美国的听众就会觉得「干我屁事」。(如果两个都没有,就会变成韩国瑜。)

由此,你回头再看一下P-1的两个标色处,你会发现标色处前后的结构都是一样的:

▲(图/翻摄自Facebook/朱宥勋)

p-1的红字部分,前面先说「有人认为那不是纽约」,杠杆之后转到「我曾经真正住过纽约」,然后乘机带出自己的经贸法学背景

p-1的绿字部分,前面先说「美国的民主自由一如往昔」,杠杆之后转到「我要谈台湾的改变」,然后乘机带入主题

感受到了吗,蔡英文的演讲全程都在玩这个游戏

由此,你再去看P-2,每一段的结构就会非常清晰了。全部都是

「有人说A,但是台湾证明了B。」

▲(图/翻摄自Facebook/朱宥勋)

连续四个同样结构的段落之后,讲稿再转一次逻辑,以「和美国相同」总结,把上述论点整合起来。

这套表演流程就是

「找相反」「找相反」「找相反」「找相反」

「找相同」

小结构一直翻翻转转,最后在大结构上还再翻转一次。十足发挥了台湾人小巧腾挪的特性

最后还是要加注警语:无论是哪种「转场」,都只是一种带话题的技巧。技巧本身可以很华丽,但内容才是重点。

有技巧有内容,就是优雅的蔡英文;有技巧没内容,就会变成韩国瑜;没技巧没内容,就会变成柯文哲。(以上强调外交场合。)

今天的「杠杆」小教学就到这里,大家好好学习怎么当总统喔。

热门文章

►韩国瑜的「创意」是否已近尾声

地缘政治风险升高 灰犀牛近在眼前►按赞加入粉丝团,让你成为话题王!

●本文获作者授权,转载自「朱宥勋」脸书。以上言论代表本网立场,《云论》提供公民发声平台,欢迎能人志士、各方好手投稿,请点此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