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世界传奇小丑 彼得夏卜连结意外的美好
在偶然的机会下知道彼得夏卜来到台湾高雄卫武营表演,我一直在小丑的表演中寻找不熟悉的自己,因此只要有机会接触自己内心的小丑,我总想把握机会,好好探索一番。
他是一位相当优秀的剧场导演、演员。喜剧是他的专长,但是当我看着他的眼睛,我却看见一种相当令我敬重的哀伤。他的演出相当细致,一举手一投足散发出极成熟的个人魅力,而支撑着这股魅力的是他真诚、脆弱的内在精神。
我问他,为什么一般人对小丑的解读总是让人心酸?似乎意味着小丑必须在人前强颜欢笑,人后独自饮泣。他笑说,他也不知道。虽然他想反驳,但他说他的心底深处的确也隐藏着莫大的伤痛;他亲眼目睹四岁半的儿子在意外下离开这个世界,这个经历让他更懂得珍惜人与人之间的灵魂交会。
这次访谈让我非常感动,他说这对他来说似乎是一场内心伤痛的洗涤。一开始我们谈着剧场对他的意义及影响,说着说着他谈起了他的儿子路卡,说到这里他再也按耐不住他心中的悲伤与思念。
也许是因为离家远,也许是因为太久没有如此畅快地谈这件事,提到儿子的故事时他必须要站起来,因为他根本坐不住,身体的颤抖与心灵的激动,让他不由自主地边走动、边说、边流泪、同时用肢体表达他对儿子的思念。
过程中,他哽咽、哭、笑、安静、哀悼……感动,我就坐在他前面,聆听他的故事,聆听他的心灵的暗夜,聆听一个父亲送走儿子的创伤与疗愈。
彼得的身上散发着一股魔力,让人无法将眼睛轻易从他身上移开。这一点我非常好奇,直到今天我仍然想知道这其中的奥秘;这是一个表演者能够发挥的最大魅力。
我问他如何做到这一点?他说:「我喜欢人。」一句简短的回答,却深深触动我的心。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趁这个机会也许我们也来问问自己,「我真的喜欢人吗?」
我们来听听这位小丑大师的心灵分享。
感觉在愉悦中就会在那里
彼得夏卜:我在美国的大学主修社会学,对与人的互动交流充满兴趣,所以我研究人类行为。我特别喜欢人们大笑时带给我的感觉,我想知道人们为何会大笑,在什么情况下会大笑,我想对这个部分进行研究。于是我到法国巴黎学戏剧,但后来我对喜剧的兴趣变少,我想成为表达诗词内涵的演员,但事与愿违,因为每次当我试着严肃时,人们总是发笑。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我才了解到自己有让人发笑的天赋,所以转换方向,志在成为喜剧演员。刚开始我遇到很多障碍和困难,但我还是照着自己所相信的去做:我所相信的,就是自己对喜剧很感兴趣,所以就继续下去。逐渐地,我表演得越来越好,这对我来说,是一份很棒的工作。
赖佩霞:每个人都渴望那种被喜欢、受欢迎的感觉。但某些人个性就是比较内向,这类人怎样找到自己天生的幽默感?
彼得夏卜:多数人都有幽默感,但自己没有发现,每个人的内在都有诗意与魔法,可以与别人分享。你不可能一个晚上就会搞笑,从事喜剧演员工作要经过漫长的测试与考验,你要试试看怎样的表演才会使观众发笑。对喜剧演员而言,每个人都不同,没有完美的固定模式。我看起来一点都不有趣,但我仍能用自己的方式找到笑点的连结。一旦你更了解自己,你会找到许多令人发笑的方式,例如:善用物品、道具、时机等,最重要的是你与观众的关系。你要感觉自己在那个时刻,完全就在那里。
赖佩霞:在华人文化里,通常人们不喜欢被取笑,我想这是阻碍我们保持幽默感的原因之一。我们对被取笑这件事比较不能轻松看待。
彼得夏卜:在现实生活中,若你试着当个小丑,让人们笑你,对你的例行生活会有很多益处。作为一个喜剧演员,让别人发笑就是你的真实生活,没有什么不好。同时,你可以经历一些心灵治疗,转化你的灵魂,让你有机会可以享受自己的尴尬与笨拙。当我们犯错时,可以看到自己的脆弱,你可以学习把失败转化成一个美好的经验。
更多精彩内容尽在本期【112/113期/1+2月号】
更多精彩文章,请上魅丽F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