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传真-技职教育的创新与转型
透过创新经营模式与政策支持,打破社会对技职教育的刻板印象,实现技职教育与产业需求的无缝接轨。图/本报资料照片
目前台湾的技职教育面临着少子化与产业技术变迁的双重挑战,正是关键的转型期。如何让技职教育与时俱进,成为产业的人才库,是当前的迫切课题。7月中旬举行的「2024台湾技职教育年会」,讨论重点便是如何将人工智慧(AI)、双语教育与永续发展融入技职体系,培养新时代所需的技术人才。因此,透过创新经营模式与政策支持,打破社会对技职教育的刻板印象,实现技职教育与产业需求的无缝接轨,不仅是技职教育的使命,更是台湾提升全球竞争力的重要一步。
■技职教育核心价值重新定位
在「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传统观念下,社会对蓝领技术型人才的定位明显不如白领阶层。因此成绩较优秀的学生理所当然以接受普通教育为优先,技职教育沦为次要选择,甚至存在着较为负面的评价。数多年来,为迎合社会大众的期望,技职教育看似力争上游,课程内容逐渐调整与普通教育一致,却是逐渐远离了以技术学习为主要目标的技职本旨。随着现今全球经济结构的转变和科技的发展,市场对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社会观念应该顺时改变,技职教育应该回归本质并更升级优化,不应再被视为成绩不佳学生的退路,而该是培养职场精英的关键途径。
■教育转型的国际借镜
日本近畿大学的发展是台湾大学教育创新转型的标竿学习典范。该校以实务教学为教育宗旨;以人格陶冶,培养被喜爱、被信赖、被尊敬的人才为教育目标。透过其海洋研究所鲔鱼养殖的成功案例与品牌推广,至今连续11年成为日本最受欢迎的大学。毕业证书不代表成功,真正重要的是学生的实务能力和品行修养,这正是台湾大学教育的借镜,也是台湾技职教育应该努力的方向。
德国以双轨制的技职教育闻名,学生可直接进入企业学习,并由企业提供专业指导,让学业与职业衔接更具弹性。产业公会则在其中扮演枢纽角色,负责制定训练标准并保障学生权益。严格的规范和企业的责任承担,正是德国技职人才成功培育的根本。
美国的技职教育强调学生与企业的利益共享,实施分红机制激励学生在学期间参与企业运营,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也让他们毕业后能迅速融入职场。韩国的「大师高中」模式是由政府资助学生学杂费,企业提供设备、奖学金及就业机会,教职员也需要定期接受培训,并与企业合作开发客制化课程。学生毕业后可获得行业认可的证书,有利进入特定的行业或领域工作。
■技职教育创新模式
为更好回应产业需求,教育部推出了「三加二新五专」模式,让技职高中学生三年专注于技术与实务学习,之后二年免笔试直接衔接科大,实现以技术为本的学习。这样的新模式旨在强化技高学生的实作训练,扭转长期以来技职教育过度重视升学,忽略实务技能培养的现象,期望能更快获得具有实战经验的中阶技术人才,缓解产业日益严重的人力短缺问题。
台湾技职教育的未来发展,关键在于能否打破传统思维,改变家长、学生和企业对技职教育的旧有刻板印象。借由政策与制度的创新,不仅要为学生提供更多元的学习路径与就业机会,让技职教育成为产业与职场的重要桥梁,也要为学生增强人格锻炼,提升人文素养与对社会责任的使命感,让技术人员成为可敬可信的对象。唯有透过思维转变与制度创新双管齐下,培养技术优秀,人格优美的干才,技职教育才能真正发挥潜力,成为台湾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