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大选】托育牛肉上桌 究竟「谁」埋单?
▲降低托婴中心照顾比例后所衍生的两个问题:「钱」与「人」的问题,如何解决?(图/记者林悦翻摄)
●包崇明/中华民国儿童教保联合总会托婴扶幼委员会主委兼副总会长
行政院政务委员林万亿开记者会,除说明蔡英文总统的托育政策外,也提出为提升托婴中心照顾品质,需降低师生比例,由现行的1:5,调降至1:4。
民间产业界对此政策乐观其成,但是蔡政府必须说明降低托婴中心照顾比例后所衍生的两个问题:「钱」与「人」的问题,如何解决?
一、钱的问题:天下没有白吃午餐,因为照顾师生比例降低后成本会大幅增加,依据106年卫福部社家署曾经委托会计师做过的托婴中心人力成本分析预估,如果照顾人力由1:5调降至1:4,则会增加托育费12%至18%。
如果是家长埋单,到时候连政府再增加托育补助的1000元,也不够支付因降低师生比例而调高的托育费,整体托育费用不但没减少,反而增加,家长负担的托育费用更高,政府岂不是欺骗人民?
如果是政府埋单,以全国公共托育中心每增加1人的人事成本一年约60万元,公托中心平均需增加2至4名,每间公托每年平均至少需180万元,全国约127间公托一年就要2.3亿元预算。
全国私立托婴中心约有810间,若不准调涨托育费用,以平均核定收托人数35人来看,大约需增加1.7人左右,全国需增1377名托育人员,如果政府埋单大概也要8.3亿,加上公托的2.3亿,每年因为人力调整,全国就要增加10.6亿元的公务预算,而且每年还会递增。
二、人的问题:依据卫福部社家署108年6月统计,全国托婴中心收托29102位幼儿,以师生比例1:5计算,约有5820位托育人员,若调降照顾师生比例为1:4,就需要7276位托育人员,瞬间增加的1456位托育人员,试问政府从那里「生」出来?行政院是否也要交代清楚?是否也需要教育部针对幼保科系的人才培力要有长远规画,或卫福部是否需要主动再训练、媒合、补助鼓励现有合格托育人员(持保母证照者)至托婴中心任职,以因应降低师生比例的「补人政策」。
另外,托婴中心的照顾师生比例降低,民众也会质疑那居家托育(保母)照顾比例,是否也需要调整?居家式托育照顾比例原为1:4,是否也需要调降至1:3呢?
这个问题政府不得不去面对,也需要说清楚,毕竟要提升托育品质,也要记得有一半婴幼儿是在居家环境中照顾的。
热门推荐》►还不起的学贷──是谁让青年走上「不归路」?►端出「公费交换生」的政策牛肉前,先改善代办品质吧!►随时加入观点与讨论,给云论粉丝团按个赞!
●本文获作者授权,原刊自《联合报》。以上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云论》提供公民发声平台,欢迎能人志士、各方好手投稿,请点此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