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最重要的金融创新 被动打败主动ETF走向「大尾」之路

▲ETF有低门槛风险分散与手续和管理费用低等特色,对年轻人很有吸引力。(图/取自免费图库pixabay)

●傅清源台湾理财顾问认证协会秘书长

ETF发明不过短短27年,近10年来,这个基金小老弟却呈辗压式成长,大受投资人欢迎,台湾引进后也创下多项纪录,但同时也应正视其疑虑与挑战

ETF全名为指数股票型基金(Exchanged Traded Funds)。作为一种方便的指数化投资和资产配置工具,由于采用被动式管理,有风险分散、投资组合透明、管理费用低、交易便利、资金效率高、进入门槛低等特点,同时兼具封闭式基金和开放式基金的特性,被誉为「20世纪最重要的金融创新产品」。

美ETF规模年底上看5.3兆美元

自1993年全球第一档由道富资产管理所发行,追踪S&P500的SPDR问世以来,由于大受投资人欢迎,除了各种股票指数的ETF发展迅速外,更开枝散叶,其他多种资产也纷纷推出各种相应的产品。

▲图一。(图/台湾银行家提供)

据2019年底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的分析,ETF持有的全球资产已膨胀至创纪录的6兆美元,不到4年即跳升逾倍。其中,美国仍是最大市场:美国ETF资产规模从10年前的7,700亿美元,以逾20%的年增率迅速成长,目前市场整体规模已站上4.3兆美元。美银预测,若按此速度发展,2020年底,美国ETF的资产管理规模可能上看5.3兆美元,到2030年将达到50兆美元。

▲图二。(图/台湾银行家提供)

作为对照组,主动式管理的传统共同基金,近10年来的规模成长不增反减,投资人的资金大量从主动式共同基金中流出,转而流入到ETF与指数型基金(Index Fund)等被动式投资产品。以美国为例,从2010至2019年,ETF产品共流入约1.3兆美元,主动型基金则是流失约1.8兆美元。

▲图三。(图/台湾银行家提供)

台湾ETF发展创多项第一,爆红成为国民投资工具

创新常在灾难后发生。如同全球第一档ETF是因应1987年黑色星期一股灾后而生,台湾第一档ETF在诸多机构通力合作排除万难下,也在2003年台湾正值SARS时诞生。台湾虽然是继香港、日本、新加坡和南韩之后,亚洲第5个发行ETF的国家,但后发却先至:自2017年以来,台湾ETF规模大幅成长538%,截至2020年6月,已达1.7兆元新台币,ETF受益人数则从35.8万人成长至137万人,成长284%,对比股票活跃投资人约250万,也就是每2个股票交易人中,就有1个投资ETF。

此外,ETF发行公司家数也从6家,大幅增加至15家。其中ETF规模占共同基金比重高达41%,傲视全球(美国ETF市场规模占比约19%),此外债券ETF规模,自2017年底377亿元成长至1.2兆元以上,跃居亚洲规模最大,仅次于美国市场。

▲图四。(图/台湾银行家提供)

ETF为何在台湾红得这么快?至少有3个原因:一方面,台湾最喜主动投资,自行管理,以战后婴儿潮及X世代前段班为代表的人口团块,已逐渐退休或老化。这些经历「全民疯股」热,最活跃的投资人,由于生命周期的改变,投资观念也出现转变。伴随着全球高龄化、少子化的趋势,现在投资重点,已从追求高绝对报酬,转向着重永续经营。

再者,历经2008年金融危机的冲击后,许多金融消费者也渐渐体悟,即使将资金交给专业人员管理,但由于市场变幻莫测,永远没有人能正确预测并打败大盘,因此与其交给人管理,不如采取被动投资,反而是比较稳健的方式

对于年轻世代而言,由于资金有限,自己投资很难做到风险分散,同时许多金融商品有一定进入门槛,交易成本也高,ETF恰好有低进入门槛、风险分散与手续和管理费用低等特色,对年轻人而言相当具吸引力。此外,长期低利时代来临,由于利差(margin)空间缩小,主动管理方式,为了仅仅增加1%的获利,可能要冒的风险与投资压力,较过去往往倍增。因此在成本效益上,ETF提供一个相当平衡的投资方式。

▲ETF与共同基金、衍生性商品的界线开始变得模糊。(图/pixabay)

ETF商品多元化挑战

不少人对ETF会有一些疑虑,例如:「ETF还没有经过严格的测试」、「ETF将加剧市场混乱」、「当ETF投资者同时急于退出时,会有危机」等。其实根据国外的实证研究,并非如此。近期最好的压力测试,是这次的疫情。根据彭博(Bloomberg)的资料,在2020年2月下旬,标准普尔500指数在7个交易日中下跌近13%,刷新有史以来最大跌幅记录的同时,股票指数ETF的交易量大增,甚至超过平常交易量的2倍。

但观察其交易内容,绝大多数是ETF次级市场的买卖,仅有3%涉及初级市场的股票赎回;债券ETF情况亦类似。因此ETF流动性与助长助跌的疑虑,看起来还比其他金融工具低。

但并不是说ETF是一种完美的投资商品。事实上,ETF的挑战在于,随着发展日趋多元,衍生出许多例如杠杆、反向、主动式打败大盘(smart beta)等较高风险的ETF;以及像共同基金一样,诞生许多令人眼花撩乱的「主题式」ETF。这些ETF慢慢地背离了当时诞生的初衷,与共同基金、衍生性商品的界线变得模糊。

若以电影分级来比喻各种ETF的风险属性,追踪台股的ETF算是普遍级,风险较单纯;连结海外股票或债券的ETF属于保护级,最好对国际情势、跨市场交易及国际汇利率风险有所认知再入手,期货、杠杆反向ETF更不用说,是限制级,属于短线进出的投资工具(例如先前原油正2ETF进行投机式投资衍生之争议)。

「指数股票型基金(ETF)之父」约翰˙柏格(John C. Bogle)创办的先锋(Vanguard)集团,以指数型投资为主,是全球资产规模最大的基金公司。柏格创办的公司是全球最大ETF发行商之一,但他本人却是有名的反对ETF论者(他在任时,Vanguard并无发行任何ETF)。他担心,越来越多的投资者使用ETF,但却有许多人将ETF当作是短期交易的工具,已经变成投机工具,他认为是对指数投资的一种误用。

伯格的诤言提醒我们,台湾在积极发展ETF的同时,对于商品型态的把关,业者行销话术的把关,以及投资人教育,必须多管齐下,方能减少金融消费争议的发生,取得业者与投资人双赢。让台湾创纪录的同时,建立良好的ETF文化,使它成为跨世代共荣的稳健投资工具。

热门推荐》

施升辉/ETF都是散户在买,所以很危险?

►范立达/《科技侦查法》草案出炉 全民公敌将在台湾上演

李沃墙/窥探中国「内循环经济」与「十四五」规划走向

►随时加入观点与讨论,给云论粉丝团按个赞!

●本文获授权,转载自《台湾银行家》。以上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欢迎投书《云论》让优质好文被更多人看见,请寄editor88@ettoday.net或点此投稿,本网保有文字删修权。

防疫新生活!国内旅游票券特价开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