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年前就有「洗门风」 中研院公布闽南语世纪大发现!

记者蔡绍坚台北报导

中研院台湾研究所14日公布一项最新研究成果,研究人员菲律宾发现一份西班牙人编的《漳州词汇》(Vocabulario de la Lengua Chio Chiu),从里面的拼音符号中,「听到」17世纪马尼拉及北台湾闽南人的语言,包括「洗门风」、「火金星」,堪称本世纪明代闽南话史料发掘最重要的发现!

研究团队由中研院台湾史研究所、国立清华大学、西班牙庞培法布拉大学(Universitat Pompeu Fabra)、西班牙塞维亚大学(Universidad de Sevilla)组成,并前往西班牙的马德里、塞维亚、巴塞隆纳和菲律宾的马尼拉,搜集整理16、17世纪有关台湾和中国的西班牙史料,并在马尼拉找到《漳州话词汇》手稿

透过这部17世纪的《漳州话词汇》手稿,研究人员了解到当时漳州移民的日常词汇,以及词汇背后的生活点滴地理知识,例如台湾常见的毒蛇赤尾青竹丝在手稿中便被写为「竹系蛇」,萤火虫则写为「火金星」(Hue Quion Che),今日偶尔会登上新闻版面的「洗门风」(Sey Muy Hong)也早在400年前就已被闽南人使用,清代台湾糖廍(制糖所)的制糖术语漏尾糖」(Lau Bue Tung)和闽南人用的脏话,也都能在手稿中看见。

1571年西班牙人带着美洲白银来到菲律宾,吸引了数以万计的闽南人前往马尼拉谋生,而后透过闽南人的贸易网络与资讯,西班牙人获知称为「北港」(Pag Cang)的台湾,以及岛上鸡笼」(Quey Lang)、「淡水」(Tam Chuy)的相关资讯,并在1597年画下世界上第一张艾尔摩沙岛(Hermosa,西语:美丽,指台湾)的完整地图,图上便注记着鸡笼与淡水港。

西班牙人为前往福建传教,便透过在马尼拉的闽南人协助编译相关的闽南话书籍,最重大的成果就是《漳州话词汇》。该语汇中「鸡笼、淡水」词条西班牙文写道,「艾尔摩沙岛上,西班牙人所在的土地」(Tierra de Isla Hermosa ado estan los españoles),得以证明手稿制作于西班牙人殖民北台湾期间(1626年至1642年间)。比起1711年开始编辑的康熙字典早了近百年,同时也是目前寻获16、17世纪闽南话词汇文献中,词数最多且内容最丰富的,甚至有三分之一的词汇同时注记当时官话的拼音。

先前曾公开发表有关漳州话语言史料,最著名的是已故大汉学家龙彼得(Piet van der Loon)寻获的《漳州话语法》(Arte de la Lengua Chio Chiu),总共约60页,介绍近两千个字词。此次找到的《漳州话词汇》,搜罗的字词数是前者的近乎10倍,也因此更能完整地建构一套早期台湾闽南移民语音资料库

中研院指出,本研究由蒋经国国际学术交流基金会奖助,《漳州话词汇》的解读工作由清大语言所金发教授、中研院台史陈宗仁副研究员、清大历史系副教授李毓中及西班牙学者欧堤加索(José Luis Ortigosa)等人共同合作,「《漳州话词汇》将为台湾学术界带来新的研究动能,在历史学上,可从西班牙人的角度了解闽南人在台湾及东南亚活动的足迹面貌;就语言学而言,则有助于重现四百年前闽南话的语音,了解现今台湾与东南亚闽南话的流变。同时,也为新南向政策,增加了学术与文化交流的另一新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