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搏感情 厦门新规护闽南文化
厦门颁布「闽南文化保护办法」,图为厦门闽南骑楼。(中新社资料照片)
厦门市人大近日通过并颁布《厦门经济特区闽南文化保护发展办法》,提到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将推行普通话和闽南语的双语广播,鼓励媒体开设闽南语节目,还要让闽南语读本进校园;此外,也向台湾招手,支持引进台湾闽南文化研究、创作、表演、传统技艺、文化服务等方面的人才,按照相关规定,享受相应的政策支持。
《厦门经济特区闽南文化保护发展办法》22日在厦门人大通过,将于6月1日起实施,当中提到,要设立闽南文化保护发展专家委员会,将闽南文化保护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画,实行闽南文化保护名录,保护对象包括闽南童谣、歌仔戏、布袋戏、保生大帝信俗、宋江阵等等。
《办法》还指出,「市属电视台、电台等媒体依照规定开设闽南话新闻播报、制作闽南话专题节目」、「本市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工具推行普通话、闽南话双语播报制度」,并鼓励各级学校将闽南文化列入课程、鼓励开发闽南话学习软体。
《办法》也向台湾招手,「支持引进台湾地区闽南文化研究、创作、表演、传统技艺、文化服务等方面的人才」,符合条件者可享受相应政策支持,还可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传承人,享受与厦门市民同等待遇。并鼓励台湾文艺团队到厦门做闽南文化演出,按规定给予相应扶持。
厦门大学台研院博士、集美大学讲师陈晓晓受访指出,厦门此举对两岸交流具有重要作用,因台湾的本省人多数来自漳州、泉州、厦门的闽南金三角,台湾与闽南文化有着密切联系,台湾的方言也是以闽南语和客语为主,厦门主打闽南文化,也是开展对台交流合作,树立闽台、厦台一家亲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