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大原因引发「恋童癖」 夫妻关系失和竟是其中之一!
恋童癖是性变态的一种,主要表现是对未成熟的儿童追求生理、心理的性需求或性快感,来获得性满足,而非对成熟异性感到兴趣。造成恋童癖的原因很多,国外有研究报告指出,大部分都与后天的心理发展有关,主要可归类于4大原因。
1.人际互动受挫病患可能在学校或工作上与人在互动受挫折,或人际关系不好,觉得与成人互动困难,或是需要耍心机,因而感到恐惧、害怕或紧张。久而久之就把与人互动的兴趣转到较单纯或较好操控的儿童身上,借此满足自己的成就感。
2.夫妻关系失和 病患可能因夫妻相处感情不睦,或性生活不满足,因而对异性成人失去兴趣,进而将个人的兴趣转向容易得逞的孩童身上。3.性发展有偏差病患在心性发展过程中,可能留恋于孩童时期,喜欢孩童或是关心孩童,但这种心理或行为已超出正常范围,因而造成了恋童倾向。
4.其他可能因素- 出现类似精神医学的人格违常或是人格偏差。- 突然遇到重大事故或创伤而退化到喜欢孩童时期。- 因智能发展迟缓或器质性因素,造成脑功能损伤,因而引起恋童病态。
▲夫妻关系不睦竟是引发恋童癖的关键之一。(图/家暴示意图/记者徐文彬摄)
恋童癖可以经治疗后改善吗?要改善恋童癖的症状,最需要患者本人和家属的充分配合。另外,还要请教育、社工、法务等单位协助,除了药物治疗外,还包括心理、行为治疗等。
对恋童癖的治疗,目前除了使用药物,例如给病患使用抗雄性激素,来限制恋童癖的欲望,还可以结合心理与行为治疗,培养病患正常兴趣与正常性需求,逐步矫正原来对成人异性的排斥,或变态的恋童兴趣等。
此外,在行为治疗中,可利用厌恶性疗法,当病患有想要亲近儿童的意念或行为时,给与能造成病患痛苦的负性增强物,如催吐剂、电刺激等,透过产生厌恶性的增强反射,降低或抑制恋童行为。在整个学校教育上,特别是从国小高年级到国高中时期,应健全两性教育,提供完善的心性发展环境。一旦患者出现有别于同侪的互动情形,例如异常的谈到或是关心孩童等,则需及早介入辅导。此外,家长或学校也要教导孩童重视自己的身体安全,避免一个人玩耍或与陌生人接触,如此,才能降低类似恋童癖造成的不幸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