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旬妇遭鼠咬患汉他病毒出血热 今年累计8例创新高

5旬妇遭鼠患汉病毒出血热,今年累计8例创新高。(图/郑郁蓁摄)

疾病管制署今天公布国内新增1例汉他病毒出血热病例,为屏东县50多岁女性,近期无出国史,活动地以住家为主,住家有发现鼠迹,一个月前曾被老鼠咬伤。因为出现发烧、头痛、后眼窝痛、肌肉痛等症状就医后没有改善,检验后确诊。

疾管署预防医学办公室防疫医师苏家彬表示,个案8月17日开始出现发烧、头痛、后眼窝痛、肌肉痛等症状,于当日就医,因症状未改善,8月19日再次就医并收治住院医院陆续通报登革热屈公病、兹卡病毒感染症、钩端螺旋体病、汉他病毒出血热及恙虫病等,经检验确诊为汉他病毒出血热;目前个案已出院,同住家人均无疑似症状。

依据疾管署统计资料显示,国内今(2020)年截至9月7日累计8例汉他病毒出血热病例,高于2016至2019年同期(分别为3、0、1、1例);个案居住地高雄市4例、屏东县2例、新北市基隆市各1例;自2010年以来累计22例,性别男性13例(占59.1%)为多;年龄则以40岁以上18例(占81.8%)为多。

苏家彬表示,汉他病毒出血热为人畜共通传染病,人类吸入或接触遭鼠粪尿污染带有汉他病毒飞扬的尘土物体,或被带病毒啮齿类动物咬伤,就有感染风险。感染后潜伏期为数天至两个月,主要症状为突然且持续性发烧、结膜充血、虚弱、背痛、头痛、腹痛、厌食、呕吐等,约第3至6天出现出血症状,随后出现蛋白尿低血压少尿部分患者会出现休克或轻微肾病变,并可能进展急性肾衰竭,经治疗后病况可改善。

疾管署再次提醒,「不让鼠来、不让鼠住、不让鼠吃」是预防汉他病毒最有效的方法,民众平时应留意环境中老鼠可能入侵的路径家中厨余或动物饲料应妥善处理,并清除家中老鼠可能躲藏的死角餐饮业、市场摊贩食品工厂等应落实环境卫生。如发现鼠类排泄物时,请佩戴口罩橡胶手套及打开门窗,并以稀释漂白水(100cc市售漂白水+1公升清水)泼洒于可能被污染的环境,待消毒作用30分钟后再清理。相关资讯可至疾管署网站或拨免付费防疫专线1922(或0800-001922)洽询。

对于今年确诊人数创25年最高,从1995年开始到2019每年都是0到4例,今年却高达8例,疾管署副署长庄人祥表示,调查后发现,一直以来汉他出血热与汉他肺症候群都是合在一起通报,而2020年通报得特别多,高达169例,往年同期例如只有2019同期是50例,可以部分显示今年医师、民众对于发烧、血小板降低都有警觉心,因为发烧加上有看到鼠迹,通报数提高,也因此确诊数提高。

疾管署表示今年汉他出血共通报(1/1-9/7)107例、2019年同期通报30例、2018年同期通报24例、2017年34起、2016年6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