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容与平等 是新加坡发展的“钥匙”

新加坡是一个多民族广泛融合共存的国家。在路上,华人、身着传统服饰印度裔、包头巾马来裔以及来自全球的不同肤色、不同种族的人士随处可见。

开放、多元和自主

早在13世纪末,新加坡就已经作为一个王国存在了。14世纪,新加坡就是一个商贸港口。1819年1月29日,英国莱佛士爵士为寻找新的自由贸易港,登陆了新加坡本岛。今年,是开埠200周年。早在莱佛士来到新加坡之前,明清时期,很多中国人来此从事商业,与当地的土著马来人友好共处,他们通婚的后人通常被称为峇峇娘惹,形成了独特的娘惹文化。新加坡有华人的贸易活动至今约700多年历史。英国人到来以后,新加坡作为贸易港口繁荣发展,吸引了更多马来、印度、欧亚大陆以及其他地区的外来移民

新加坡人有三个特质:开放、多元和自主。不同民族间的包容与平等,成为其走向蓬勃发展的“钥匙”。新加坡时任总理李光耀在独立当天表示:“新加坡并非一个马来人的国家,也不是一个华人国家,或是一个印度人的国家。在新加坡,每个人都会有平等的地位。”新加坡宪法也明确规定,不论宗教、种族、血统出生地,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融合方面

在今天的新加坡,多元民族和文化的融合已经深刻融入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保障不同族群的基本权益,新加坡政府在教育、宗教信仰媒体报道等方面都有严格规定。每年的7月21日,新加坡的学校都会举办种族和谐日活动,学生们穿着各自族裔的传统服饰来到学校。学校还会准备活动,组织学生体验各自族群的传统游戏、品尝传统美食、欣赏不同的传统艺术等,让学生们从小就对不同文化有包容欣赏之心。

在新加坡,每个族群的传统节日都被顾及,共同组成这个国家的法定假日。在这里,你可以过农历春节、伊斯兰教的开斋节、佛教的卫塞节印度教的排灯节、基督教的圣诞节等。每到相应的节日,街头都会有相应的装饰,人们也会穿上相应的传统服饰。

为保护不同族群的文化,新加坡还分散着一些特别的族群区域,如中国城牛车水、小印度、穆斯林聚居的甘榜格南、马来市场芽笼士乃等。在甘榜格南,有金色洋葱圆顶苏丹清真寺、每年的斋月人们都可以看到日出禁食日落开餐的独特景象。而在距此3公里之外的牛车水,人们又可以看到房顶上有中国龙形象的传统寺庙以及卖猪肉干的小铺

房屋涂抹得色彩斑斓的小印度,沿街而行,人们可以买到传统的印度纱丽,吃到印度特有的红花饭。

在小印度,除了传统的印度裔的特色服饰和建筑外,还能看到采用廊柱拱顶造型、具有南印度特色的清真寺,以服务来自泰米尔地区的穆斯林,而从小印度步行900米,就能看到中式寺庙观音堂

审视和反思

近年来,新加坡排外现象有所增加。2011年的新加坡大选是一个分水岭。在这一年,新加坡民众外国人的焦虑达到顶峰,据报道,2014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外国工人和外派人员在社交媒体上越来越多成为被攻击对象,在网络上遭受着广泛的具有种族歧视、攻击性言论。有些新加坡民众在网上匿名指责外国人带来诸如拥挤、本地人失业等社会病。

另一方面,新加坡民众自身也不断进行反思。现在新加坡民众反对外来移民的态度有所变化,一方面是因为政府和市场在房屋以及公共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使新加坡能更好地容纳更多的外国劳动力。有专家表示,要想达到融合,需要彼此尊重各自的文化和背景,外国人也要尊重本地的规则。

新加坡的多元包容吸引大量外国移民。截至2017年,新加坡的净移民率达到13‰,平均每小时有10.02名移民来此定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