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骂「没用」气不过... 20岁重考生拿金属棒打死父母
▲请给孩子信赖与安全感。伤心忧郁示意图。(图/达志/示意图)
请给孩子信赖与安全感
给孩子信赖与安全感「现实原则」与「享乐原则」,两种方法都是必要的。就拿中学生气到忘我,把学校玻璃打破的状况来说,斥责当然是必要的。「不可以做那样的事!」「要是有人受伤怎么办!」「这是得赔偿的!」可能会被训导处老师大骂一顿,像这样基于现实原则的指导是必要的。
但如果是有能力的老师,不会光骂人就结束了吧。可能借助学校辅导顾问之力,也可能跟导师聊一聊。或是在严厉地斥责学生之后,和他一起整理碎掉的玻璃,用比较安稳的语气,开始和他聊聊。「你是怎么了?你不是会做这种事的学生啊?发生什么事情了吗?跟老师说说看,让老师帮你出一份力!」对应一个受伤愤怒、有攻击性的少年,严格的「现实原则」、温柔的「享乐原则」,两种方法都是必要的。
我曾经在学校辅导的场合,发挥过我的能力。从教室传来老师骇人的怒骂声,这少年做了相当坏的事情吧。老师从教室出来后,交棒给身为学校辅导顾问的我,说:「刚刚狠狠地骂了他一顿!接下来就麻烦您了!」这个学生从昨天做了错事后就被导师骂、被父母骂、被训导主任骂,我对着被骂了半天了的他说:「这样一直被骂,很累吧。」我绝不是要把他做的坏事含糊、暧昧地处理掉,一定要让他好好反省。但是他因为我说的话,开始告诉我在班上被孤立的痛苦。这是在家庭里有「连结职责」的母亲与有「切割职责」的父亲该做的工作吧。
对跌倒的孩子来说,跑上前帮忙他、紧抱他的母亲,努力让他站起来的父亲,这两者都是需要的。因为信赖母亲会好好地安慰孩子,父亲就可以严格地管教;另一方面,因为相信父亲会严格地管教,所以母亲可以让孩子撒撒娇吧。
▲对孩子来说,严格管教和温柔安慰两者都是必要的。(图/达志/示意图)
日本曾有用金属棒杀人、在大家心里留下深刻印象的事件一九八○年十一月,神奈川县,一个准备第二次重考的二十岁补习班学生,用金属棒杀害双亲。他的父亲毕业于东京大学,哥哥毕业于早稻田大学,都在一流企业里工作。
加害者青年也毕业于有名的中学,没有考上第一志愿的早稻田大学附属高中,但也到其他的知名高中就读。但他在大学入学考试时失败了,不管是应届入学考试,还是重考第一年时的入学考试,不管是一流大学还是中等大学,没有被任何一间学校录取。他准备第二次重考,成绩也没有变好。
某一天,他擅自用父亲的提款卡领钱出来、擅自喝了父亲的威士忌。极度愤怒的父亲对着儿子怒吼:「你这个笨蛋!大学进不了就算了,这么做是怎么一回事?家里可容不下你这样的小偷!你这个垃圾!给我滚出去!」而一直以来温柔守护他的母亲,当天偏偏就深深地叹了口气说:「你真的是很没用啊!」他承受父亲说出来的话,觉得不出去不行了。母亲的态度则成了关键的一击。严格父亲与温柔母亲的平衡崩解,那晚,他用金属棒朝着熟睡父母的头部使劲地打下去。
以现实来说,他不能一直当个重考生,未经同意使用别人的提款卡也不是可以放过的问题。他双亲对他的斥责,也不是一般人不能理解的方式。
但是对于在心理层面已经被逼到墙角的他来说,那是把他从最后希望推落绝望的一席话。
▲《谁都可以,就是想杀人》。(图/时报出版)
本文摘自《谁都可以,就是想杀人》,时报出版。
作者介绍:碓井真史心理学博士,现任新潟大学临床心理学研究所教授。日本文部科学省心理辅导师(SC, School Psychologist)。专长为社会心理学,特别是犯罪心理学、自杀预防等。
译者:李怡修2008年赴日至今,日本东京外语专门学校日本语科毕业、日中翻译科肄业,后进入一桥大学法律研究所主修刑事诉讼法,取得法学硕士学位,现为一桥大学法律研究所博士生,研究关键字为「诉讼构造论」、「证据阅览」、「裁判员制度」。曾任NHK BS1台采访台湾冤狱平反协会纪录片节目制作翻译、法务部研究计划助理等。亦接手个案翻译。体验各种台日文化冲突,谑称自己是「夹在中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