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意以核养绿学术界发起公投 逾200学者具名连署

学者针对以核养绿发起的公投表示不同意。(图/记者许展溢摄)

记者许展溢/台北报导

长期支持「非核减煤」家园、期盼台湾迈向能源转型的48位学者发起学术界不同意第16号公投案连署,呼吁国人对该以核养绿公投投下「不同意」票,认为如要大幅减少空污,非核减媒才是好路径,如拥抱过期核电厂将陷台湾于核灾风险,强烈指责拥核方无比自私且背离环境与世代正义,目前已有超过166位教授加入连署。

核一、二、三厂共6座机组,将陆续在2025年前运作满40年除役,学者认为以核养绿公投再次想要将台湾能源政策寄托在重启未完工、安全审查被退回的核四,以及老旧电厂延役上,但台湾既有核电厂地震海啸断层威胁、核电厂位于首都圈和核废料无处去,且核四兴建过程问题不断未能验收完工,加上台电工记录不佳,违规事件更超过500件,依赖核电只是将台湾社会曝露于更极端的各种风险中。

▲学者发起投下以核养绿公投不同意连署。(图/翻摄学术界不同意第16号公投案连署表单

学者意见中指出2017年核能仅占台湾用电8%,以核养绿主张2025年核电20%,缺乏可行性基础燃煤火力发电高达40%,难以解决空污问题,如2025年让核电如期除役归零、燃煤电厂降至30% 以大幅减少空污,因此非核减煤是能源转型的好路径。

学者表示,核电只要运作1天,就将生产更多难解的核废料,核一二三厂目前累积超过1万8千束须严密隔离数十万年的高阶核燃料棒、21万桶低阶核废料桶,拥核倡议者昧于核废处置和选址涉及难解的技术伦理困境、台湾脆弱的地理条件、严苛的财政负担,仅看见个人当下的用电利益,继续将核废料问题推向边缘社区弱势族群、将沉重的核废包袱丢给后代子孙,是无比自私且背离环境与世代正义的行径

诉求中提到再生能源的生产与分配分散化弹性特性,适合建立具弹性、调适力与恢复力的电力系统,唯有掌握正确资讯,践行直接民主莫让核电复僻延宕非核减煤的能源转型契机,为自己与下一代做出负责与务实的选择,在这样的概念下学者呼吁有识全民应就以核养绿公投投下「不同意」,让台湾社会大步迈向「非核减煤」的发展愿景与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