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过敏、气喘!中医「三伏贴」可改善4大问题:把握这三天
▲「三伏贴」是中医冬病夏治的治疗方式之一。(图/记者林悦翻摄)
「三伏贴」是中医冬病夏治的治疗方式之一,而今年的「三伏天」为7月16日、7月26日、8月15日。 中医师指出,三伏贴是一种应用中医温灸理论,用来治疗寒症哮喘的方法,而现代可针对「肺、肠胃、妇科和风湿」等问题治疗;另外,也可治疗气喘、过敏性鼻炎、慢性咳嗽及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等慢性呼吸道疾病。
台北市中医师公会理事长黄建荣指出,依实证研究报告,三伏贴治疗若能持续3至5年,对气喘及过敏性鼻炎的疗效可达 80% 以上,这种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直达病处的方式,可以减少胃肠道干扰,延长药效,尤其适用于不喜欢服药的小儿及服药过多的老人,且操作简便、价廉、无痛、无副作用。
▲针对气喘患者,可在背部特定治疗哮喘的穴位上,贴上化痰定喘的膏饼。(图/台北慈济医院提供)
三伏贴就是三伏日时,在患者背部特定治疗哮喘的穴位上,贴上化痰定喘的膏饼,以减缓气喘的发作,在这期间,过敏、气喘等疾病症状较轻,毛细孔张开,易由皮肤吸收药效,将元胡、细辛、白芥子、甘遂等中药磨粉后,姜汁糊丸,敷贴于肺俞、心俞、膈俞等穴位上,即完成三伏贴。
每次敷药以6-8小时为限,时间不宜过长以免皮肤受伤,少数人贴后背部会出现轻度过敏,此属正常现象,如有严重过敏症状,可以提前取下药丸,敷贴期间不宜在阳光下曝晒、泡冷水、游泳或从事激烈的活动。
黄建荣说,三伏贴适合对象包括「肺系问题」如过敏性鼻炎、气喘、荨麻疹、阳虚怕冷、容易感冒者;「肠胃问题」如慢性腹泻,小儿食欲不振等;「妇科问题」如妇女痛经、子宫肌瘤等和「风湿问题」如关节疼痛,天气变冷时加倍疼痛者。而正在感冒、喉咙痛、孕妇、皮肤严重敏感,甚至溃烂者和两岁以下孩童都不适合使用三伏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