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不停、喘吁吁 针灸4穴位可改善症状

肺阻塞咳不停、喘吁吁的患者,可以考虑找中医针灸4穴位,可改善症状。(示意图/Pixabay)

肺阻塞是呼吸道慢性发炎造成呼吸道阻塞的疾病主要症状为咳嗽、喉咙有痰、气喘吁吁,对病患生活品质影响大。台北慈济医院中医部研究发现,针灸4个穴位,可以改善肺阻塞症状。

63岁姚女士为慢性肺阻塞(英文: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简称COPD)病友,已药物治疗2年,她行走坐卧间容易咳嗽、胸闷和喘不过气,加上体质虚寒、手脚时常冰冷,晚上经常睡不好。台北慈济医院中西医联手合作,在原本的西医治疗下,配合每周一次针灸治疗和中药调理体质,大幅改善姚女士不舒服的症状,提升生活品质。

针灸4穴位 中西医合疗有效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病

台湾胸腔重症加护医学会理事长林孟志表示,肺阻塞不可逆,只能药物控制无法根治,依给药途径可分为吸入型药物及口服药物,吸入型药物主要是吸入型支气管扩张剂和吸入型类固醇,口服药物则有类固醇、抗生素及化痰剂等。

「中医看肺阻塞属于肺胀疾病,典型症状有喘、咳、痰及活动后喘等,」台北慈济医院中医部中医师谢伯骏说,中医治疗肺阻塞会参考肺功能检查等数据,提升患者心肺功能、增强患者对环境变化适应能力,避免病人在换季温差变化大时诱发症状加剧。

谢伯骏进一步与胸腔内科团队合作,利用系统性文献回顾与统合分析,发现配合西医常规治疗,合并针刺疗法可以进一步改善慢性肺阻塞病患的生活品质,进一步应用学理研究分析,深入探讨各种穴位刺激疗法对慢性肺阻塞病患的疗效后,最终分析出「足三里」、「风门」、「膻中」及「定喘」这4个核心穴位,可作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核心穴组。

谢伯骏说明这四个穴位的位置及作用:

足三里、风门、膻中及定喘4个核心穴位位置示意图。(资料来源/台北慈济医院提供、整理/邱淑宜绘图郑佳玲

谢伯骏每周为姚女士针灸这4个穴位,并以中药调理体质,包括定喘汤、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小青龙汤麦门冬汤百合金汤处方。中西医合疗3个月后,姚女士气喘吁吁情形明显改善,也不会因活动而咳嗽,至今治疗超过8个月,生活品质大幅提升。

台北慈济医院中医师谢伯骏示范针灸膝盖下约四横指的「足三里」穴,作用为增强肌肉力量。(图/台北慈济医院、康健杂志提供)

仍应维持常规西医治疗 不建议自行抓中药服用

针灸的应用不只4个核心穴位,谢伯骏会根据患者就诊当天身体状况,以4个核心穴位与其他穴位做搭配,比如姚女士过去常伴随头晕发生,他搭配风池百会穴等,或足三里搭配侧三里与侧下三里,增强肌肉力量,对改善症状有相当疗效。要注意的是,针灸胸部时不宜过深,以免刺伤肺部组织造成气胸,也须留意有晕针史的病患在针灸过程中是否身体不适。

他提醒民众针灸疗法虽可改善肺阻塞症状,但适合做为合并疗法的一环,不宜完全取代西医的常规药物治疗;另外,个体病情不同,不建议民众自行抓药服用。

发现有痰且比同龄者容易喘 就要警觉

40岁以上罹患肺阻塞的机率约6%,冬天是呼吸道疾病好发季节,慢性肺阻塞病患常这个季节并发急性发作。

中国医药大学附设医院中医内科主治医师王祯佑表示,肺阻塞是组织长期受损产生变异,无法根治,愈早开始治疗、控制病情为佳,民众如果发现自己老是有痰,而且比同年龄更容易觉得喘,就要警觉就医检查,以免造成更严重的伤害。

研究显示,在西医的基础治疗上加进中医的调理,病患咳嗽、痰多、喘促等症状能明显改善,能够提升肺功能与增进生活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