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对了吗 全脂奶、蛋都要吃

最新版「每日饮食指南」

国健署13日公布最新版「每日饮食指南」,将「低脂乳品类」改成「乳品类」,主要是近年来研究发现,全脂乳品并不会提升慢性病风险或增加体重。图为小朋友饮用牛乳画面。 (陈信翰摄)

卫福部国健署昨公布最新版「每日饮食指南」,将「低脂乳品类」改成「乳品类」,低脂、全脂牛奶一样好;此外,研究显示,蛋营养价值高,且蛋黄胆固醇和血中胆固醇没有直接关联,所以将蛋白质的「豆鱼肉蛋」顺序改为「豆鱼蛋肉」,身体健康者不用刻意少吃蛋。

全脂不增心血管病风险

国健署相隔7年再次更新每日饮食指南,微调六大类食物的项目名称和内容,三大营养营养素占总热量比例范围分别为蛋白质10~20%、脂质20~30%、糖类(碳水化合物)50~60%。

国健署指出,以往认为低脂或脱脂乳制品对身体较好,饮食建议中也只列低脂、脱脂的乳制品,但近年研究发现,相较于低脂奶,全脂奶并不会提高肥胖或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所以将「低脂乳品类」改为「乳品类」,全脂鲜奶、优酪乳、起司及常遭质疑营养价值的「保久奶」,也通通正式列入营养建议。

在蛋白质方面,国健署长王英伟说,因肉类含较多脂肪,对心血管的健康较不利,且蛋是所有蛋白质食物中「品质最佳」,所以将肉和蛋的摄取优先顺序互调,将「豆鱼肉蛋」改为「豆鱼蛋肉」,肉的优先顺序也建议「先禽肉、再畜肉」。

身体健康者不必少吃蛋

中华民国营养师公会全联会理事长金美云说,过去国人常认为蛋要少吃,避免胆固醇超标,但近来研究发现,鸡蛋内的胆固醇与血液胆固醇增加没有直接关联,身体健康者,每天都可吃1颗蛋,年长者更可吃容易吞咽的蒸蛋、炒蛋补充蛋白质;千禧之爱基金会营养师邱诗涵提醒,人体胆固醇有3成来自饮食,对已有胆固醇偏高或其他代谢疾病者,仍要先咨询专家,避免摄取过多而影响病情。

全谷根茎类改全谷杂粮类

新版饮食指南中,亦将「全谷根茎类」改为「全谷杂粮类」,台湾营养学会理事长王果行说,民众过去易对部分食物产生误解,像南瓜、马铃薯其实是淀粉而非蔬菜,红、白萝卜是蔬菜而非淀粉,改名后应有助民众厘清。水果类、蔬菜类、油脂和坚果种子类则维持原名称,但水果类在份量提醒上进行修正,过往是「某某水果、多少公克为1份」,让很多人毫无概念,新版本则明示「切块水果约大半碗~1碗为1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