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成功产出2只复制猴!取名「中中华华」技术类似桃莉羊

中中华华姊妹住在保温箱中。(图/新华网,下同。)

大陆中心综合报导

国际学术期刊细胞》25日刊出一份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的「复制猴」研究报告,以孙强为首的科学家运用桃莉羊(Dolly)的复制技术,成功复制出2只长尾猕猴,分别取名为「中中」及「华华」。对于许多人在意的「复制人」问题,研究团队表示,复制非人类灵长类动物的唯一目的,就是要服务人类健康,但不考虑对人类进行相关研究。

▼期刊上刊出的显微影像。(图/翻摄Cell)

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的孙强指出,中中是第一只体细胞复制猴,诞生于2017年11月27日,华华则是第二只,在中中诞生后的10天诞生,「他们2个的基因,都来自同一个流产雌性猕猴胎儿,我们提起了胎儿的体细胞,将细胞核植入好几个摘除了细胞核的卵细胞,中中是第一个发育成型,并顺利诞生的幸运儿。」

▼中中、华华的生日差了10天,所以体型也有差别。

根据《新华社》报导,复制猴的成功,代表中国将率先建立起可有效模拟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孙强表示,运用复制技术,未来一年内,将可培育大批遗传背景相同的模型猴,「这能满足脑疾病和脑高级认知功能研究的迫切需要,又可广泛应用于新药测试。」

孙强进一步介绍,由于实验对象的遗传背景不同,「实验组」及「对照组」的说服力常不够强,「传统医药实验大量采用小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鼠类可通过快速近亲繁殖,培育出大量非常相似的小鼠。」但小鼠和人类差别太大,到了人体检测时,经常出现无效,或有副作用的情况,「这也是目前大多数脑疾病研究难以取得突破的大原因。」

从1997年的「桃莉羊」到今天的「中中华华」已过了21年,期间只有美国俄勒冈国家灵长类动物研究中心在1999年复制出名为「黛翠」(Tetra)的恒河猴,但当时使用的复制方式和桃莉羊不同,产出的后裔数量也有限。

孙强表示,复制猴有三大困难,第一,是细胞核不容易识别,去核的难度大,「作为受体的卵细胞,必须先把细胞核『摘除』,才能容纳体细胞的细胞核这个『外来者』,可是,猴的卵细胞核去核难度非常大。」

小猴子分别出生8周、6周,都还在喝奶。

第二,是卵细胞容易提前发育,体细胞的细胞核进入卵细胞时,要先「唤醒」卵细胞,然后才启动一系列发育程序,所以唤醒的时机要非常精准,「用传统方式,猴的卵细胞很容易被提前『唤醒』,导致复制程序无法正常启动。」

第三,是体细胞复制胚胎的发育率太低,「被转移到卵细胞的细胞核,突然要扮演受精卵的角色,『赶鸭子上架』很不适应,需要科学家采取多种手段『保驾护航』。如果『保驾』不力,绝大多数克隆胚胎都难以正常发育,最终胎死腹中。」

关于外界最担心的「复制人」议题,神经所所长蒲慕明院士解释,复制非人灵长类动物的唯一目的是服务人类健康,但研究团队不考虑对人类进行相关研究,「复制猴的成功,将为脑疾病、免疫缺陷、肿瘤、代谢等疾病的研究、干预、诊治带来很大的帮助。」

▼研究团队介绍复制技术的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