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厚之/警察权护送陈菊进立院 不会付上更大的代价?
● 单厚之/资深媒体人
立法院今天原订进行监察院长被提名人陈菊的资格审查,结果却爆发严重肢体冲突,陈菊在警察护卫下进入议场,却没有完成说明跟答询,仅在脸书上贴出自己原本的报告全文,直接向国人说明。
蔡总统提名陈菊出任监察院长,蓝绿群众对此事的认知跟观感天差地别。
绿营支持者多半认为陈菊是人权斗士,在高雄市长任内政绩卓着,是担任监察院长的合适人选。
蓝军支持者则认为,陈菊主政下的高雄市政府有一堆案子正在监察院调查中,本来就应该回避;且陈菊的党派色彩又重,出掌监院之后必然更加袒护民进党政府。
两位前民进党主席 公开力挺陈菊
与陈菊有革命情感的施明德、许信良两位前民进党党主席,日前先后发表公开声明力挺陈菊出任监察院长。
施明德说,陈菊是最适合「国家人权委员会」的人选之一,也愿她不辱使命、勿忘初衷。
许信良则以「于右任与陈菊」为题,强调在党国时代,只有党国大老于右任所领导的监察院,才能有效监督国民党政府;同样,现在完全执政的民进党,只有民进党党国大老所领导的监察院,才能有效监督民进党政府。
许信良指出,陈菊半生从事人权工作,有大功于台湾民主,有大功于民进党;陈菊对民进党的历史贡献,比当年于右任之于国民党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是适合的监察院长人选。他也同样以「永不退缩的美丽岛民主老兵」来勉励陈菊。
▲ 单厚之指出,陈菊被警方护送进立院是「准动用警察权」。(图/读者提供)
民主老兵陈菊 警察簇拥保护中登场
陈菊今天的脸书也以「一生为人权奋斗的民主老兵」自称。但这样一个以民主、人权自诩、自豪的政治人物,人生(理论上)最后一个政治职务居然是在层层拒马中登场,重重警力保护、开路下进场,难免让人有种时空错置之感。
是国家机器幡然悔悟,成为人权的防线、敢为人权先?还是人权变成另外一种威权,躲在国家机器的后面,然后号称一切都是人权?
立法院今天给陈菊的待遇是空前的。今天的冲突发生后,民进党团指控国民党的助理参与了冲突。但事实上,陈菊是在警察簇拥保护、柔性排除在野党抗争的情况下进入议场,这已经是「准动用警察权」了。
从1992年刘松藩担任立法院长到2016年王金平卸任立法院长,过去国民党掌握国会多数的这20多年间,国会议长一直都坚持不动用「警察权」,立法院的警察在所有的议事冲突中都是中立的。
简单的讲,从警察的角色上来看,国会议员没有敌、没有友,警察就只是站在定点执行自己的任务,不随任何人移动,不攻击任何人、不保护任何人,即便是国会议长所在的主席台也是一样。
在以往的经验中,阁揆、阁员到立法院报告备询时,有时遭到抗议、冲突,行政院长的随扈会保护其安全,但立法院的驻卫警是不会介入的;若要深究,朝野立委才是驻卫警应该要保护安全的对象。
因为陈菊已经辞去公职、没有随扈的保护,如果真的要按照正常的游戏规则,应该是执政党的立委要想办法排除在野党的阻挠、杯葛,护送被提名人进场。但今天却是由立院的警察团团保护陈菊,排除在野党的杯葛、护送陈菊进场。
至此,警察已经不再是一个中立的角色,要保护的陈菊是友,在外围的立委是敌。立委本是立院的主体,陈菊只不过是立院的客人,如今却已经完全本末倒置了。
如果今天警察可以保护陈菊,明天自然就可以保护主席,排除对主席可能的障碍。民进党完全执政下的立法院,距离动用「警察权」又跨出了一大步。
▲ 警察护送陈菊离开立法院。(图/读者提供)
不坚持议事中立 将付出更大代价
陈菊进入议场之后,民进党团并没有试图排除议场内的障碍,就任由国民党立委占据主席台,直到原订的答询时间结束、陈菊离开立法院。
民进党团的表现与日前临时会开议日完全判若两人,显然民进党团并不真的非要陈菊上台不可,陈菊本人也并没有非要对话、说明的想法。
只要陈菊进了立法院等待,即便没有完成说明跟答询,依旧能解释为已经满足《宪法》跟《立法院职权行使法》的要求,照样可以进行同意权投票。
民进党人对国会制度跟议事惯例的坚持,一向远不及刘松藩与王金平两人,经常为了一时的方便而便宜行事、曲解议事规则,今天在院内动员警察也是一例。这背后透露出的是,其实民进党立委并不真如外界想像的那样耐烦、有战力。
刘松藩、王金平两人当初对议事中立的坚持,并不是因为他们比民进党更坚持民主、更坚持程序正义,而是他们深知如果少了这些坚持,最终必将付出更大的代价。
民进党今天为了陈菊跨越了底线,必将导致朝野间的冲突升级,立院更将永无宁日。
人民对陈菊的看法歧异极大,几乎是「信者恒信、不信者恒不信」的状况。民进党自以为监察院这一役是「赢了面子、又赢了里子」,实际上恐怕不然。
● 本文获授权,转载自《美丽岛电子报》投书,原标题为〈用警察权护送陈菊,岂是「党外小妹」的初衷?〉。
热门点阅》
► 单厚之/三倍券跟政府预设差十万八千里 主因是从台北看天下
► 林腾鹞/大法官被总统骂很惨 「让人怀疑司法是否独立审判?」
● 以上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欢迎投书《云论》让优质好文被更多人看见,请寄editor88@ettoday.net或点此投稿,本网保有文字删修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