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什么时候会死?」 被逼入绝境的老老照顾者
▲「希望老人家快点死」,被逼入绝境的家属。(图/达志/示意图)作者:川嶋朗 译者:林雅惠摘自:新自然主义《轻松自在走好最后一哩路:幸福全人生,生死皆自主》
●精选书摘内容
久病床前无孝子的案例,我在看诊的时候也曾经碰过。有一次,病人的家属问我:「医生,得到阿兹海默症的人多久会死?」「阿兹海默症是一种预后不佳的疾病,患者通常在几年内就会死亡。」听完我的 说明以后,家属表示当初主治医师也是这么说,所以就找了一家贵一点的照护中心。没想到入住的时间超出预期,到了第二年春天,积蓄都快花光了,可是,病人看起来还是元气饱满。「医生,到底该怎么办才好? 到底什么时候会死?」 面对家属的提问,我只能够回答:「不知道。」这位得了阿兹海默症的患者是一位八十岁的老年人,提问的家属则是他五十多岁的儿子。每隔一段时间,我就会被问到类似的问题,其他医生也经常被问到。很多有生病长辈需要照料的家庭,都怀抱着难以承受照顾重担的苦恼,只是程度有所差别罢了。
照顾高龄者并非单一问题,后续引发的经济压力以及照顾过程中产生的精神负担, 进而造成忧郁和自杀等等结果,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隐忧。大家对歌手清水由贵子的新闻应该还记忆犹新吧。二〇〇九年四月,清水由贵子因长年照顾八十岁的母亲不堪负荷,选择了自杀之路。清水的母亲患有老年失智症,需照顾的等级被判定是最严重的「要介护五」 。清水最后被发现倒在父亲的墓前,脸埋在一个充满了硫化氢的黑色塑胶袋里,她的母亲则神志不清地坐在一旁的轮椅上。
▲日本女星清水由贵子。(图/翻摄自shinjuku.areablog.jp)
名人自杀总是令人震惊,不过,类似的案例应该不少。在少子化与高龄化同时加 剧的情况下,未来要负担照顾耄耋父母的子女势必越来越多,可以想见最坏的结果将是:子女为了照顾父母,辞去工作;因为辞去工作,没了收入。当未来只剩下惶 恐和不安时,当事人所承受的压力累积到临界点,终于引爆忧郁症,最后就是以自杀来结束一切。 根据统计,日本每年有三万多人自行了断生命,其中超过一万人是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 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担心自身的健康问题」是最主要的自杀原因。值得注意的是,因「照顾重担感到心力交瘁」而走上不归路者,每年有三一七人(二〇 一〇年警察厅自杀动向),其中一半以上都是年逾六十的老年人,这些都是一边承受着自身年老体衰的压力,一边仍得背负照顾亲人及配偶责任的「老老照顾者」。经济苦、病痛苦,再加上身边又没有半个可以商量的人,孤独难以排遣,自杀的念头自然浮现。当走不到尽头时,带着家人一起陪葬,或夫杀妻、子弑亲之类的人伦悲剧 就可能发生了。今后,老老照顾的情况若是加剧,诸如此类的人伦悲剧轮番上演,可是一点也不 奇怪。「信浓每日新闻社」曾针对失智症家属的照护实况做问卷研究,结果显示每六位失智症家属中,就有一人曾经因精神无法负荷而动过自杀或一起轻生的念头,甚至还有照顾者回答「想杀人」或「干脆去死一死」等令人震惊的答案。现在,家中有失智症病患的人口数已经超过二万人,这么多人在社会支援不足的情况下,只能独自在家照顾病患,形单影只地和失智症奋斗,上述问卷正好反映出这个现象。
▲让银发族有尊严生活。(图为示意照,非文中当事人/记者黄克翔摄)
以失智症患者来看,不是有很多「不清楚当事人的意愿为何,却因为别人的意见活着」的病例吗? 失智症发作时,当事人或许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但对周遭的人 来说绝对是棘手的。尽管如此,「还是要救活当事人、让当事人活下去,然后一直 维持活着的状态」的处理方式相当常见。急诊现场的铁律是:遇有处于死亡边缘的病患,必须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全力抢救。 如果患者发生呼吸停止,便设法让他恢复呼吸。患者如果苏醒,则视情况装上心脏 节律器,让心脏继续跳动,或接上人工呼吸器维持呼吸,绝不轻言放弃。对因意外濒死的伤者,或因中风、心肌梗塞等疾病告危的患者来说,假如预期可以达到社会复归的目的,那么,施以这些治疗都可以被理解。话说回来,让老年人接受这些治疗来延长生命,与上述急诊现场的延命治疗并不一样。在某些情况下,让病人往生也许是比较好的选择。很多人即便明白,却还是让医疗介入,硬将徘徊在鬼门关前的病人拉回来,而且要求医生「一定要做什么」、「一定不要做什么」 的决策者,几乎都是家属。家属当中,只要有一人问医生:「应该怎么办?」就会有另外一人反问:「如果 不处理会怎么样?」一旦听到:「不处理就会死。」家属的反应马上变成:「不能让病人等死,请一定要设法。」设法的结果是:生命虽然被延长了,但病人却没有再清醒过来,家属见状,往往对当初的决定感到后悔。我们不能斩钉截铁地说:「这就是无效医疗」,只能说在 医疗和照护现场,诸如此类的延命治疗早已司空见惯。
● 需要长期照护五级,即饮食、排泄、生活起居等全部无法自理,也没有行走能力,并有行为问题及理解力丧失问题。
★本文经新自然主义授权,摘自《轻松自在走好最后一哩路:幸福全人生,生死皆自主》★最简单的生死学,引领人们认识生命本质,思考死亡的必然。不当的延命治疗,徒然陷入「想死却不能死」的痛苦。事先决定临终方式,走向了无遗憾的人生!
您有满腹妈妈经、爸爸经想大声说出来吗?《ETtoday东森新闻云》亲子版欢迎您来分享育儿心得,灌溉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来稿请寄「parenting@ettoday.net.tw」,并请注明「个人简介」。本报保留筛选、修改权限,文章登出不另行通知,不便之处敬请见谅。
★更多孕儿、婆媳、婚姻相关话题(报喜文、集气文、抱怨文等),欢迎加入「欧腻的育儿妈妈经~姐就是要碎碎念」脸书社团一起交流讨论,也欢迎大家秀出任何宝宝照、怀孕照、个人美照跟脸友分享。
★图片为版权照片,由达志影像供《ETtoday新闻云》专用,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未经达志影像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转载!● 《ETtoday新闻云》提醒您,请给自己机会:自杀防治咨询安心专线:0800-788995;生命线协谈专线: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