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泰丰每年进帐100亿 大股东卖股惊爆内幕
鼎泰丰每年进帐达100亿元 为何大股东释股3年谈不拢? 原来杨老板超坚持这点。(图/吴东岳提供)
鼎泰丰的股东要卖股,是市场瞩目的大戏,但被资本市场的探照灯一照,餐饮界天王鼎泰丰的售股身价,却显得几分不如预期。
如果要价3、40亿元,能买下一家公司近半股权,但在这家公司的董事会上无法置喙太多,公司短期内也无上市计划;这样的公司,能引起多少买家的兴趣?
这家看起来条件普通的公司,就是近期引来市场热议、在台湾餐饮界也难有人出其右的鼎泰丰,其大股东卖股正面临的窘境。持有鼎泰丰45%股权的第二大股东——台聚集团家族大哥吴亦猛要卖股,其实在市场上已谈了3年。3年来,不是没人上门谈过,但谈来谈去都不成,恐怕就是卡在上面的困境。
不仅如此,新的合伙人当然也要鼎泰丰董事长杨纪华认同,合作事业才能长久。据悉日前虽有私募基金闻香而来,但杨纪华直接点名,若由鼎泰丰在中国的合伙人——大成集团副董事长韩家宸为首的资金接手,因彼此在中国合作默契良好,他将会乐意接受。
以鼎泰丰在台湾餐饮界的地位,甚至在亚洲市场享有盛名,按理说,会吸引各种创投资金、餐饮同业或国内有钱大佬,捧着钱上门求亲,交易价格节节攀高、炙手可热才对,但如今看来却似有行无市,深究下来,其实其来有自。
不能插手经营 全由杨家主导
开店快50年的鼎泰丰,以讲究细节、稳定的高品质闻名,让所有餐饮业者看不到车尾灯,树立它在餐饮界的天王地位;老板杨纪华坚持多年以消费者、员工为优先的原则,也赢得外界尊敬。但王位是不是就可以等同持股能「热卖」或「高价」?答案却值得玩味。
首先看这次吴亦猛要卖的「鼎泰丰」,从资本市场角度来看,究竟是一家怎样的公司?
这家「鼎泰丰小吃店股份有限公司」,资本额8800百万元,1991年公司正式登记成立(之前不是以公司法人形式营业),董事会由三名董事、两名监察人共同组成,其中,这次要卖45%股权的吴亦猛,占其中一名董事、一名监察人的席次。
打从2000年前后,当时鼎泰丰扩充展店需要资金,吴亦猛拿出约1亿元投资入股,自此之后,这家闻名全世界的小笼包店,就维持着杨家与吴家两大股东的模式。但是20余年来,几乎全由杨纪华主导,吴亦猛虽然在董事会有一董一监的席次,但吴只管出资,鲜少对经营多加置喙。
20年来,鼎泰丰在杨纪华操盘下逐步扩张,但外界只看到门庭若市、生意兴旺,对鼎泰丰的财务状况却几乎一无所知。事实上,鼎泰丰在台湾共有12家门市,在海外除了美国市场由杨纪华的哥哥主导外,其余都由台湾的「鼎泰丰小吃店」与当地合伙人所共同持有,依持股比率各自认列获利。目前鼎泰丰国内、海外营收大约各半,若按投资比率加总营业额,粗估整体营收约在台币一百亿元出头。
但获利就难说了,19年杨纪华曾亲口告诉媒体,「员工薪资占总营收的比重,已从48%大增至56%。」此言一出,当时吓坏一干餐饮业者,因为一般餐饮业者的人事费用约占25%,最多不会超过3成,但鼎泰丰的人事成本几乎比同业整整多了快一倍。
《今周刊》第126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