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评-饥饿行销之恶

贵州茅台股价狂飙,正闯500元人民币大关,成为A股20年来最贵股票,这背后与饥饿行销有关

尽管茅台集团宣布要严格限制销售商稳定售价在人民币1300元以内,并采取限售策略,但终究带来的是茅台价格水涨船高,且一般人根本买不到,其股价也因此不断翻升。

证券日报》披露,茅台在北京有70间合作经销店,每日限售18瓶,每人限购两瓶,惟经销店门往往一早开门,茅台就几乎全数售罄。

茅台负责人坦承,目前最大问题是在店外排队的人多数不是饮茅台的酒客,而是每人每次收费50元人民币的黄牛排队党。可以说,茅台根本不存在供需问题,而是有大量炒家炒卖。

茅台采取的限购策略,最终还是影响消费者,对于遏制黄牛并没有产生任何效果

青岛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易宪容,对于房地产市场类似的这种限购政策形容为「饥饿行销」。他形容,一些地方政府为抑制房市狂飙的调控或限购令,反而成了「饥饿行销」,让房市更为火爆。

早先小米也采饥饿行销,2011年诞生的小米手机,仅在官网贩售限量供货,制造万支手机遭秒杀幻象,以缺货假象拉抬声势,赚饱荷包,但也引发争议

在市场行销中,饥饿行销最终目的是为了维持商品较高售价和利润率,但它同时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可以使得原来就强势品牌产生更大的附加值,但用不好,势必产生反作用力

近年,大陆高价白酒到手机到房地产,企业之于饥饿行销越玩越顺手,各行业纷纷将其作为互联网核心行销策略。只是伴随而来的问题是,这种行销手段对消费者的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