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人母也会得「妈妈手」?成大医师告诉你为什么
▲每天做家事的妈咪,容易因手腕过度使用而造成肌腱发炎。(图/达志/示意图)文/成大医院诊间常有患者因大拇指基部疼痛而到院就医,经诊察后发现,疼痛主要来自控制大拇指外展或伸直动作的肌腱发炎,俗称「妈妈手」。乍听此一诊断,患者常疑惑「我又不是妈妈」,何来此症?成大斗六分院骨科张玮伦医师指出,之所以被称为「妈妈手」,是因为常好发于须每天做家事的妈妈,尤其是新手妈妈,因须长时间用手腕部位托着婴儿的身体背部,虎口处又过度伸展,常导致大拇指肌腱过度拉扯,继而引起疼痛。张玮伦医师表示,俗称的「妈妈手」起因于肌腱发炎,病灶的位置靠近拇指根部的手腕。患者主要是因手腕过度使用或用力不当导致手腕肌腱发炎,使得腕部的外展拇长肌及伸拇短肌腱鞘的滑膜内层发炎而造成狭窄。这层滑膜与肌腱间有一些润滑用的滑液,可以减少肌腱活动时的摩擦。若手腕过度使用,滑膜就会因发炎而缩紧。滑液就无法适时发挥作用,影响肌腱自由移滑时的动作。根据统计,30至50岁的女性易罹患此症,女性好发程度更高出男性六倍之多;张玮伦医师表示,近年来有许多新好爸爸自己会带小孩,也有较高机会发生。另外有些职业,如需长时间操作机器、炒菜、打字等工作,像厨师、餐厅服务生等,因长时间使用双手,也可能因施力不当或过度使用造成发炎现象。另外,现代人常滑手机,也是潜在拇指肌腱发炎的族群。张玮伦医师说,「妈妈手」最重要也是最简单的预防方法,就是尽量减少过度使用拇指的张、握、压、扣等动作,多休息、避免过度使用手部的动作,维持正确的姿势。例如在抱婴儿时,尽量五指并拢托住小朋友,将力量平均分散于五指,避免宝宝的重量完全由虎口及大拇指承受,这样就不容易伤到大拇指了。急性期时,可使用口服非類固醇類或消炎止痛药物,但张玮伦医师亦指出,应同时配合物理治療,配戴手部护具來保护手腕。他说,运用夹板固定好手腕和拇指的姿势,让腕关节伸展15~20°、拇指偏向桡侧30°,可减少手腕肌腱之过度勞动。至于已经形成慢性疼痛的患者,除手腕需要固定外,则应配合复健,局部热敷按摩,再搭配拉筋运动以及适量的肌力训練,强化肌腱的耐力。必要时可使用局部少量類固醇注射,來解除疼痛。对于少數发炎或疼痛等症狀利用保守療法而无法改善者,张玮伦医师说,可考虑利用小伤口手术将手腕处的肌腱外鞘膜切开,消除肌腱滑入腱鞘中的障碍,以减少磨损和发炎症狀;同时手术后穿戴护具固定,避免复发。(本篇内容旨在提供一般医疗卫教知识,如有不适或疾病,应寻求专科医师的诊治,以免贻误病情,并能获最佳治疗的效果。)本文作者:张玮伦,现任国立成大斗六分院骨科医师文章来源:成大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