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死亡率 暴露防疫连串失误

政府不愿普筛,加上检验量能因人力不足出现瓶颈实际确诊人数一直被低估。8日仍有不少民众新北联医三重院区做快筛,穿着防护衣医护人员拿着采检棒为受检者采集鼻腔内的检体。(季志翔摄)

台湾疫情下半场失守,不仅本土病例破万,死亡率更高达2.8%,竟一举超过全球死亡率2.16%。虽然指挥中心解释,这波确诊病例因年事高加上多慢性疾病,导致死亡率居高不下,但死亡率背后也隐含确诊病例母数偏低的结果。一直以来,政府不愿普筛,加上检验量能因人力不足出现瓶颈,实际确诊人数一直被低估,目前疫情呈现虽未上升,但亦未下降的闷烧胶着,即是尚有一定数量未被发现的隐形传播藏身社区之中,死亡率飙高为指挥中心敲了警钟,扩大普筛已是不可回避的责任

双北五月中旬爆发土本疫情,死亡案例节节升高,其中不少病例在家死亡,更有死后才确诊。而在家中死亡案例当中,有的是快筛阳性,仍在在家中等PCR报告,或是PCR阳性因症状轻只需居家隔离,但其所反应出的是医疗量能的不足,尤其新冠肺炎病患易发生快乐缺氧,由于病床不足,即便病患已被确诊出,仍无法及时受到医疗的照顾,死亡病例不断增加,并非意料之外。

令人遗憾的是,重症确诊者即便进到了医院,却有不少疗院所反应,治疗药物瑞德西韦取得费时,甚至申请还被退回,徒增治疗的障碍,直到上周疫情已爆发半个月,疾管署才松绑瑞德西韦使用不需再填写申请,并迳自配送至各医院,虽然瑞德西韦不是万灵丹,但在医师在为重症病患治疗时,却可多一项可用的武器,指挥中心不仅疫苗取得慢,连国内既有的治疗药物不仅设限分配也慢半拍,着实令人摇头。

高死亡率是各方状况综合的结果,指挥中心不应只看到确诊病例年龄高及慢性疾病多单一面向,而试图粉饰医疗量能不足、药物供给卡卡及未全面广筛错误,若不能真正面对问题,期待死亡率、疫情趋缓,无异缘木求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