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论》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112年台湾出生人口降至13.5万人,再创史上新低。图/本报资料照片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这是宋代词人蒋捷《听雨》一词,同样听雨,老年听雨显得格外寂寞。

蒋捷写的是虽是个人心境,也可以用来描述老年社会的情境,个人有年龄,一个社会也有年龄,怎么说呢?依国发会所编的「中华民国人口推估」,民国50年台湾社会的年龄中位数是17.5岁,意思是半数人口低于17.5岁,是青春洋溢的年代,何以如此?因为每年出生人口都超过40万,到了民国80年,台湾社会的年龄中位数27.9岁,仍是朝气蓬勃,每年出生人口仍在30万以上,这一期间台湾社会可谓「少年听雨歌楼上」,活力十足。

日前甫公布的去年(112)出生人口降至13.5万人,又创史上新低,台湾社会的年龄中位数也升至44.4岁,依国发会推估,十年后将升至50岁。由过去半个世纪的变化可以发现,一国社会老化的快慢,取决于出生人口的多寡,出生人数愈多,社会就愈年轻,反之则老化加剧。台湾今天老化速度如此之快,正是因为出生人数每况愈下,过去出生人数跌破30万,各界已在忧心少子化,如今降至13万,岂不惊人?如此再过十年,台湾社会恐将陷入「而今听雨僧庐下」的萧然与空荡,此后一路老化而难以自拔。

如今老化得这么快,过去没料到吗?没料到,民国85年经建会推估112年老化指数是87.2,日前内政部的资料显示112年老化指数已升至153.8,差了快一倍。老化指数是指老幼人口比,当年推估的失误在于高估了少年人口,那时估112年0~14岁的少年人多达452万,不料少子化超乎预期,以致112年的少年人口只有279万,远低于当年的估计。这也说明台湾今天之所以老化得这么快,原因无他,实为生育率剧降所致,20多年来台湾竟从一年出生30多万降至13万,这是何等不可思议,到底发生了什么问题?

少子化的负作用已经发生,多少中小学退场,多少大学停招,皆少子化所致,然而少子化的冲击还不只如此,在陷入少子化循环后,一个社会的老化将加速,也将加速到不可思议。这说明,要纾解今天社会的老化,只有提高生育率一途,若政府仍不作为,过不了几年出生人口就要跌破10万,那时就算有灵丹妙药,也为时已晚。

日前主计总处公布「社会保障支出统计」,这项统计最受瞩目的是老年给付,随着老年人口快速成长,退休金、老人照护等老年给付已连续四年,年年逾兆元,111年升至1.13兆元,随着老年人口增加,估计十年后每年的老年给付将达到1.6兆,压力不可谓不大。老年给付除了部分来自政府预算,多数是来自企业、劳工及公务员自行提拨,民国80年代老年人口少,少年人口多,也就是缴钱者多,领钱者少,退休基金自然是宽裕的,但随着少子化、高龄化,如今领钱的愈来愈多,缴钱的愈来愈少,所有退休基金都日趋紧俏,去年劳保基金精算报告显示,若不启动改革,劳保基金将在2028年破产。对此,准总统赖清德于去年底总统选举政见会上强调:「只要政府在,我绝对不会让劳保基金倒闭。」

赖清德的谈话让人安心不少,然而年年拨补,终非长久之计,更何况政府财政也经常入不敷出,非举债无以度日,因此根本之途,仍在于提高生育率,短期以恢复一年出生人口至20万为目标,长期则应回到30万,提高生育率虽无法立刻解决当前的困境,但生育率持续回升一、二十年之后,台湾年龄中位数的老化速度必将放缓,甚至返老还童,只要社会再度年轻化,如今的困局自然迎刃而解。莫以为返老还童是神话,法国1960年的年龄中位数是33.0岁,1975年降至31.5岁,挪威也由1965年的34.2岁降至1975年的32.2岁。

人的老化是无法避免的,但一个社会的老化则取决于出生人口,是可能变年轻的,台湾要避免进入「而今听雨僧庐下」的老年荒凉,没有特效药,只有提高出生人口一途。至于如何创造诱因,就看政府的决心与魄力有多大,多年来政府虽强调少子化是国安问题,但何曾提出有企图心的政策?期盼准总统赖清德能以大魄力提出扭转乾坤的方案,果能如此,台湾社会返老还童将指日可待,「少年听雨歌楼上」的时光也可望重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