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论》重新检讨「2025非核家园」和能源配比 此其时矣

工商社论

极端气候发威,北半球酷寒的景象,严重影响美国、日本与中国大陆民众生活。而同一时间,环保署提出预警,在2月20日到25日期间,西半部16县市的空气品质不良将达到「红害」等级;环保署因而启动应变机制,国营事业和大型的民营电厂「降载」因应。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如何面对全球暖化和极端气候,当是政府在筹谋达成「2025非核家园目标时,必须严肃思考的议题

今年开春的北半球严寒,对于进入施打新冠疫苗阶段的各国政府而言,真的是雪上加霜;而这样的场景,有的是因为政府的政策,有的则是天灾人祸

一方面,日本政府在2018年所订定2030年的「理想能源组合」,电源的结构分别是:石油(30%)、煤炭(25%)、天然气天然瓦斯)(18%)、再生能源(13~14%)、核能(10~11%)、以及液化石油气(液化瓦斯)(3%)。另一方面,今年1月,大陆国家主席习近平则正式宣布:「力争于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简言之,在拥有核电厂的现况之下,降低二氧化碳的不二法门,最重要的就是提高再生能源和天然气的能源占比。

但是,真正令人惊讶的则是,因为酷寒而冻死数十位民众的惨剧,竟然会发生在美国。今年农历春节期间,德州出现百年一见的摄氏零下22度,突如其来的冰雪风暴,造成近乎各种电厂都停电,导致这个能源大州的独立电网停摆,而国内外的科技厂商,也都陆续宣布停工。2月中旬,人口3,000万的全美第二大州,400万户停电;因为没有暖气,民怨沸腾,从民生经济问题,进而演变成为政治问题。美国总统拜登也在2月15日宣布,德州进入紧急状态。

就此观之,政府的政策,可以因时制宜、因地制宜,更必须要事先就拟定好临时应变的因应对策。此外,天灾虽然无可回避,但是,能够避免的则是:不要将从天而降的灾害,做为施政不力的借口。

而以2月下旬,环保署面对「红害」等级的空气污染,要求国营事业和大型的民营电厂「降载」,并召开南部县市的应变会议来说,虽然不能改变空污对于健康影响和生命危害的既有现况,但却算是来的迅速及时、公开透明。

然而,令人忧心的是:「红害」空污已经成为全体国人冬天生活的一部分,会不会成为台湾民众挥之不去的梦魇

有鉴于「2025非核家园」进入倒数计时,天然气50%、燃煤30%、再生能源20%的分配比例,在政府积极推动之下,箭在弦上。但是,从这次北半球的冰风暴和美国德州的经验教训,面对极端气候的灾害,政府有必要重新检视两个问题,进行滚动式的阶段性检讨,降低中长期的能源冲击。

其一,「当天然气遇到藻礁」。桃园观塘的中油公司所属大潭第三天然气接收站,兴建地点是蔡英文总统于2013年4月20日,亲笔写下「藻礁永存题字之所在地。摒除蔡总统对环境生态的政治承诺与在野在朝之主客易位思维,势在必行、生米煮成熟饭的天然气,已经是温室气体减量的国际共识,当各国都将天然气视为能源组合之一,50%的能源配比,可以预见的将是市场价格的高涨,以及未来国内电价的持续上涨。

其二,对于台中火力发电厂,立法院副院长蔡其昌在今年1月提议:「2035年(中火)燃煤全部除役」,台中市政府的回应则是「没有反对燃气机组设立」,而是「要求燃气进,燃煤退」。此问题显示出来的意义,一方面对于燃煤电厂造成严重空污、危害身体健康,是有科学根据和政治共识。另一方面,有志于参选下次台中市长的蔡其昌副院长之提议,又提出另一个大哉问:如果2035年,中火的燃煤机组真的全部都除役,届时早就没有核电,则如果不是提高再生能源20%的配比,要不然就必须提高天然气的能源配比,政府准备好了吗?

过去几年来,愈来愈多的台商回流,工业区热闹滚滚,科学园区遍地开花这些都意味着未来的用电量「没有最高,只有更高」。面对燃眉之急,政府应该超前部署的最重要作为,莫过于重新检讨、并推迟2025非核家园的时程,争取燃气燃煤与再生能源的最低空污组合。换言之,将民众的生命健康摆第一,燃煤电厂是中南部民众最嫌恶的设施,要在四年后就达成「非核家园」的愿景,不能以牺牲国人健康为代价;有鉴于再提高天然气50%的能源配比,有其现实上的困难,而20%再生能源目标能不能准时达标,也仍在未定之天。政府应该预留启动部分核能机组的政策空间,同时要未雨绸缪,拟定好最坏情境的临时应变之系列措施,确保能够因应随时可能发生的气候灾害,只是天灾,而不会是人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