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平台-素养 在生活中实践的三案例

素养、追寻自我、生生不息,是今年「全民社造行动计划」三名首奖得主的共通点。同样来自教育界、同样为学生们殚精竭虑、同样在教学相长中寻得成就学生、成就自己、成就社区的三赢局面。

「全民社造行动计划」总计有三大类-深耕校园类、筑梦个人类与幸福社区类,其中的深耕校园类又可以分为国小师生组、中学师生组与大专青年组。今年的国小师生组与大专青年组首奖从缺,但筑梦个人类与幸福社区类的首奖,双双由不同地区的国中、小校长领军夺冠,使得今年的「全民社造行动计划」满溢着杏林春暖的浓浓气息。

笔者从旁粗略观察,108课纲的「素养」基因功不可没。台湾教育第一线的创意与发想从来不曾缺席,但始终受限于成绩导向的考试框架;直到108课纲正式实施,各种以「素养」为本的授课尝试师出有名,也更容易汇集资源与能量,于是激发出今年百花齐放的社造教育提案。

首先是蝉连中学师生组首奖的万芳高中,今年以「城市Hunting-行动代号116(文山邮递区号)」,延续去年「[积]飞城市-乐搞建筑」的精神,扩大应用到社区营造的实际范畴(人、文、地、产、景),让学生从己身所从出的历史出发,在实作中体验自己在时间流中的定位与意义,最后持续不断实践「公众参与公益」的素养目标。这是一个高中历史老师可以教给学生毕生受用的最大动能。

具体做法是透过「动历史」的课程设计,让社区就是教室、居民都是导师,利用探访即将失传的手工苦茶油职人(人)、制作大文山里界图的拼图(文)、健检城市中的国宝老树(地)、找寻古意盎然的老街道与旧电影(产)、串联古迹庙宇神明巡礼(景),完成一则则熨贴人心的大文山小城微故事。历经这样的素养洗礼孩子羽翼渐丰后,必然可以真正的立足台湾、放眼世界

学校里,有各科老师照看;但那些假日、课后、自我放假、自我放逐的日子呢?来自于宜兰三星国中的张𪸩志校长,为了实践不让弱势学习条件孩子「一个人」的承诺,与校内老师、在地人士们共同组成了「三星制造未来假日学校」,以三星乡旧枫林派出所为圆梦基地,规划五花八门的未来学营队,让学生们可以探索人生志趣、学习一技之长,陪伴他们一起长大、发展未来的可能与想像。

「素养」不在教科书里、也不在练习本里、更不在考题试卷里,而在于我们日常生活的食、衣、住、行、育、乐中,如何解决问题、累积经验、体察人生、让世界因为有我们的存在而更好。也因此,张校长所带领的团队设计出培养基础生活能力的特色课程,让孩子们可以自己照顾自己、养成独立人格与习惯、产生学习成就与自信,进而服务人群、服务社会,成为自己、甚至是他人的贵人

国高中时期的素养,着重于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多元视角的培养,那童年时期呢?当孩子开始形塑自我认同,问起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们该如何生活?大人们要怎么回答呢?这些没有标准答案的提问,正突显出多元族群文化存在的重要与价值。

苗栗县泰雅北势群文化协进会」为了让孩子们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具备泰雅灵魂的人」,结合了八个原民部落、五间原住民小学,跨越两个原民乡,发起了一场泰雅祖灵祭文化复兴运动,希望集众志、合众力,共同书写并建立结构性的泰雅知识系统,让泰雅孩子们回到祖灵的怀抱,体认自己在宇宙间的民族座标,让世界看到台湾,台湾也因此融入世界,周而复始、生生不息。

笔者虽不是教育专业,但私以为上述三位首奖得主,恰如其分展现出「素养」的精髓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