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平台-台积电太伟大,台湾无法容纳
在地缘政治冲突下,台积电可能必须调整组织型态。不论是美、日、德,未来这些海外分部会成长迅速,虽然台湾可派遣部分人员支应,但一定要善用当地人才,包括技术、管理人才。图/美联社
川普当选美国总统,全球地缘政治风险大增,除了供应链移转之外,全球预计有很多企业也会进行组织重组,包括注册地点、上市地点和营运总部。
过去传统企业营运据点主要集中在一地,随着公司国际化,设立海外分公司与子公司,但近年「多国籍企业」亦称「全球性企业」兴起,也就是在全球不同地点设有营运总部,且有一定程度自主权的跨国企业。台湾很少有这样类型的企业,虽许多企业面向国际,但总部只有一个就是台湾,海外顶多是工厂、业务单位或分公司,并没有太大自主权。
台湾缺乏多国籍企业,大部分属于「国际性企业」,总部在台湾、上市地在台湾,业务分散在海外,由台湾集中管理,最具代表例子是台积电。台积电客户大部分来自美国,股东也集中于美国,工厂大部分在台湾。但这两年台积电开始加强国际化布局,开始在美国亚利桑那州、日本熊本、德国德勒斯登设立工厂,但基本上仍由台湾总部管理。近期社会对此有很多争辩,关于是否会掏空台积电或影响台湾。
但未来在地缘政治冲突下,台积电可能必须调整组织型态。不论是美国、日本或德国,未来这些海外分部会成长迅速,服务当地客户,雇员也从当地聘用。虽然台湾可派遣部分人员支应,但人手绝对不足,一定要善用当地人才,包括技术、管理人才。从长期而言,子公司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可能有必要分拆,这并非是刻意削弱台湾,完全是市场情势使然。
■韩国现代汽车分拆上市,是多国籍企业典范
韩国现代汽车是全球性企业典范。韩国现代汽车印度子公司最近在印度上市,成功募得33亿美元,市值高达170亿美元。母公司持股原本有100%,上市后降到82.5%。该公司营收仅占总公司营收7%,但市值高达母公司40%,算是非常成功的分拆价值实现。
另一个著名例子是怡和洋行,这家英资财团是香港历史最悠久企业之一,乃香港著名的酒店、房地产和食品集团。1984年由于英资大股东不放心香港回归中国统治,主动在香港下市,1991年改在新加坡第一上市,并从1994年起以伦敦为第一上市地,注册地则在百慕达。
大陆也有不少类似例子,阿里巴巴在纽约上市,这两年才到香港第二上市,总部位于中国,注册地则在开曼群岛。但严格来说,怡和洋行和阿里巴巴不算真正全球性公司,因其营运地点仍集中在一地,更类似国际性企业。
全球性企业代表是汇丰银行。该公司总部位於伦敦,并於伦敦与香港双重上市,但大部分利润来自于亚洲,最大股东是中国平安集团持有8%。这两年平安集团一直要求汇丰控股分拆亚洲业务,因亚洲贡献大部分利润,但总公司投入和自主权均不足,资源分配不均,但却被汇丰控股以全球业务综效理由否决。然而从长期来看,分拆恐怕难以避免。
台积电今天面临的挑战跟其他多国籍公司一模一样,基于地缘政治理由,台积电必须布局美国、日本、德国,未来这些公司可能也会发展成美积电、日积电、欧积电。关键是他们究竟只是海外子公司,还是可以成为具有营运自主能力的独立公司?
从长远来看,真正的全球型企业必须下放权力到子公司,让子公司引进伙伴,甚至于当地上市。母公司仍持有控股权,但在海外会有数个具有实力的子公司,如同现代汽车。
在AI风潮下,台积电未来将呈现爆发性成长,特别是辉达执行长黄仁勋提出「主权AI」概念,未来每个国家都要发展自己的AI。在地缘政治考量下,其他国家绝对不放心把所有技术、工厂、人才留在台湾,一定会要求往自己国家移动,所以台积电也必须转型。
未来在地缘政治现实下,愈来愈多台湾企业会走向多据点、多连结、多功能、多伙伴型态,颠覆现有管理及组织。但大多数企业都没有准备好,不知如何面对地缘政治冲击下的再全球化挑战。
此外,台湾出现严重五缺问题,特别是电力与人才领域。最近台积电子公司世界先进停电,造成经济损失;经济部积极寻找菲律宾发展绿电可能性,这些都说明台湾电力短缺现实。即使没有来自川普压力,台积电加速往海外布局,也是必然趋势。
■台积电必须转型,成为真正的全球性企业
台积电是真正的世界级,但台湾很多地方仍无法跟上世界脚步。台积电如果不走出去,未来会逐渐吸干台湾资源。随着台积电扩厂,资金、人才、绿电、土地,政策都往一个方向移动,其他行业会更加萧条,资源分配会更加不均,这是典型的荷兰病。
台积电真的太伟大,但今天的台湾百病丛生,养不起台积电,必须放台积电自由,让其走向世界,并且引入更多资源。期待台积电有一天变成,台湾第一家真正的「全球性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