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平台-资金、市场、国际链结 三面向优化新创环境

新冠肺炎疫情笼罩全球,各地经济普遍受到强烈冲击。于此同时,美国却展现了惊人的创业热情,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2020年第三季成立的新公司高达150万家,比2019年同期成长82%,被喻为是「创业荣景期」。这股危机中勇于创新突破的冒险精神,也曾出现在911恐攻事件后,当时美国社会因为外在环境遽变,反而激励了年轻人勇于追求梦想,带动一波创业风潮

无独有偶,台湾也掀起创业潮,截至2020年10月底公司登记家数超过71万6,000家,写下历史新高纪录。近几年,在政府政策推动下,国内新创环境日趋完备,日前瑞士新创生态圈调研机构StartupBlink在《2020新创生态系排名报告》指出,台湾首次跻身全球新创圈第30名。甚至美国巴布森学院(Babson College)和英国伦敦商学院(London Business School)发布「全球创业观察:2019/20年全球报告」中,台湾在国家创业环境指数(NECI)表现位居全球第七,在在显示台湾新创动能丰沛。

工研院是为产业育孕新创公司的重要源头之一,并有一套完整的创新创业机制,例如在院内开设财务、业务、市场等相关新创学程,让有志创业的员工,带着技术成立公司,增加创业成功的机率。在我观察,台湾不乏创新动能,但是在资金面、市场面、国际链结等三大面向还有着墨使力的空间,以期让新创环境更臻完善。

首先,在资金方面,要强化资本市场与科技市场的连结。科技变革是经济快速成长的重要关键,而科技的创新,需要资本的长期投入,这也是美国矽谷长期以来蓬勃发展的主要原因。但回过头来看台湾现况,虽然我国是瑞士世界经济论坛(WEF)「2019年全球竞争力报告」,所认证的全球前四大创新国,科技发展表现优异,但是与创投资金相关的评比,在全球排名就稍微落后,显示国内科技市场与资本市场的接轨存有落差。进一步与美国相较,美国创投资金投资在资本市场占比是将近台湾的十倍,台湾投资科技的思维仍不及美国强劲。

资金是新创业者的子弹,根据2019年《台湾新创生态圈大调查》,有28%的创业者认为,创业时面临最大挑战是募资,强化资本市场与科技市场的连结,对创业家是很重要的一项举措。政府已透过「产业创新条例修正案」大幅松绑新创法规,并将无形资产评价机制放入法条,工研院协助落实无形资产评价,携手台湾中小企业银行及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基金,首创以无形资产融资成功案例,协助创业圆梦,让智慧财产权发挥更大价值;2020年更扩大与26家银行合作,以技术加值服务的方式,协助企业取得资金、透过资本融资进行数位转型,这对打造台湾智慧价值、产业创新升级有莫大助益

第二,以蓝海市场取代竞争市场。创业者要跳脱竞争市场(competition market)的框架,转向有价值的创新市场(creation market)。对新创团队来说,蓝海策略尤其重要,新创的优势不是要「竞争」既有的市场,而是积极寻找以市场为导向、无人竞争的蓝海市场。

为鼓励研发团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跨领域创新研发,我们日前举办了「工研院创业竞赛」,引进由讯连、仁宝、中华开发资本和橡子园等知名企业和创投组成的黄金评审团,让技术在研发的阶段,就纳入创投的思维,以及产业的需求,增加技术迈向商业化的潜力,同时希望每位同仁都应随时准备好将技术投入市场的能力及实力,当机会来时不要放过。

第三,强化新创公司与国际市场链结。网路科技缩短全球距离,创业家要以国际视野做生意,方能突破台湾内需市场不大的局限。不久前,工研院创新公司与美商应用材料公司(Applied Material)旗下的应材创投合作,首度在台湾举办新创竞赛The 2019 Deep Tech Challenge,以投资及合作当作优胜奖励,希望以最实质的资源,鼓励创业文化,并增进新创团队国际视野。2019年起,工研院也增加了「接桥计划」,透过与美国知名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美国加州大学圣地牙哥分校(UCSD),合作研究与人员培育,作为担任国际产学研有效桥梁载具。并开设「跨域整合国际专修」,针对资通讯科技(ICT)研究领域,连续四年直接把菁英主管送到矽谷,进行沈浸式(immersive silicon Valley Training)学习,增进研发人才的国际视野。

以工研院新创公司台生材为例,其开发的医材泡沫式人工脑膜」,采「台湾设计、美国代工」策略。又如福宝科技在2016年自工研院新创成立,主要技术是行动辅助机器人,已推广到日本多家重点医院。这些都是从台湾出发,迈向国际的极佳新创案例。工研院作为产业桥梁、鼓励创业的特殊性,对科技人才而言,无疑是创业圆梦的极佳平台,更是以新创公司带动台湾产业世代发展的关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