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三中案」四大疑点 马英九恐被诉关键?

▲北检侦办三中案,马英九庭讯后受访。(图/记者林世文摄)

社会中心/综合报导

总统马英九卸任后官司缠身,除高院即将于5月15日宣判的泄密案外,还包括国民党三中案、大巨蛋案、富邦北银案,其中又以三中案最受瞩目,若检方认定他贱卖三中,不仅损及国民党权益,更侵害广大投资人的利益,涉嫌违反刑度从7年以上起跳的「证券交易法」特别背信重罪

2006年民进党老游锡堃等人告发「三中」遭国民党将资产净值高达152亿余元的三中(中影中广、中视),以40亿元将股权卖给荣丽公司,再与荣丽公司联手处分三中资产,由荣丽公司依实际处分资产所得,结算价金给国民党,帮助国民党出脱党产,隐匿犯罪所得,涉嫌背信、侵占、洗钱等罪。但当时特侦组调查后,认为查无不法,全案签结。

但北检重启调查,在中广交易案中,发现中广要出售时,除了赵少康之外,也有其他买家有兴趣,甚至开出比赵少康还优的条件。但2006年间,中广却被以57亿元出售给赵少康及其旗下公司,买卖过程也遭指控涉嫌损害中广股东的权益。

而在国民党出脱中广股权时,考量中广有多笔土地涉讼、处理不易,时任党主席的马英九便裁示,将广播与资产分开处理。也就是说,整体决策过程几乎都由马英九拍版定案

去年12月间,有媒体报导,马在三中交易的内部会议,决定「让利」4.8亿元给余建新,被录下「那就回馈给他」的对话;同月13日,马英九突赴台北地检署,对主任检察王鑫建、检察长邢泰钊泄密,他强调「实在是忍无可忍」,这些所谓的「独家消息」都是片段的、不真实的。

今年4月,北检3天内两度传唤马英九,并连续传唤前中投公司董事长张哲琛。检方表示,自上次传唤马英九后,已陆续搜集多项新证据,为保障马的诉讼防御权,才与马办联系,请马前来说明,以厘清案情事实。从检方的动作来看,本案近日内将侦查终结,马英九恐怕难逃再度遭到起诉的命运。

北检侦办马英九三中案四大疑点如下:

●为什么三中交易从80亿变成40亿?

2003年底,立法院修正广电三法,规定党政军必须退出媒体,2000年前副总统连战担任国民党主席期间,花旗集团旗下亚太梧桐创投公司有意以新台币80亿买下华夏投资公司所持有的三中股权。到了2005年马英九任党主席期间,却仅用新台币40亿卖给中时余家(下图为余建新,资料照),北检质疑,为何在连、马任职时期,三中的行情从80亿「打对折」剩40亿?怀疑内情不单纯。

汪海清录音带录下什么关键内容

录音内容为2006年3月至12月间,前中投总经理汪海清代表中投与买家议约喊价时所录,这段时间与中时集团余家旗下荣丽公司反悔三中全买,委托国民党代寻中广、中影买家的时间重叠。

据了解,马英九今年4月应讯时,中投前董座张哲琛及汪海清同步被隔离侦讯,检方当庭播出录音内容并突破2人心防,听到回馈余建新那段话时,坦承是马英九的声音,并称党产交易必须得到党主席马英九的同意,紧咬马是三中案的最终决策者

●北检为何要搜索律师事务所

今年4月间,外传北检搜索国民党委托的律师事务所,但北检澄清只是「调阅资料」。据了解,除三中案外,包括国发院换地交易、国民党旧中央党部交易等案也是检方调查重点,北检去年4月即赴党部调阅资料,为厘清党产交易契约等疑点,再派检察事务官赴律师事务所调阅资料。

●马英九接受北检侦讯时,为何要行使缄默权?

今年4月25日,北检再度传唤马英九,马全程行使缄默权,北检还特别召开记者会表示「深感遗憾」,并认为马对本案「负有义务做出合理说明」,批评行使缄默权是「对国人做出不良示范」。

4月27日,北检又传马,马同样行使缄默权,庭讯后他召开简短记者会回击,「台北地检署不会不知道,刑事诉讼法第95条规定,『被告得保持缄默』;检察官在法庭内也有告诉我,我可以保持缄默。」他还说,「台北地检署事后却在法庭外,急着以召开记者会、发布新闻稿的方式,误导国人以为,被告对于检察官的讯问,负有合理说明的义务,更诬指我行使缄默权,是不良的示范。」

他强调,北检无视法律的规定混淆视听,毫不避讳地再一次企图引导与论,继续做不实的攻击,除了令人错愕,更令人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