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冰箱被塞爆!营养师曝5保鲜撇步 放错细菌恐暴增
营养师郑惠文指出,冰箱放7分满才能充分发挥里面的冷空气循环效果。(示意图/达志影像)
台湾疫情持续,许多人都选择宅在家过年,外出添购食材时,几乎都会一次买好2、3天,甚至一个礼拜的分量,但若是没有好好保存,食材很可能过没几天就坏掉,严重更会滋生细菌,吃进去后对身体健康非常不好。营养师郑惠文在Instagram上分享5个冰箱食物摆法,既能保鲜又能兼顾食安。
1、食材分装后再冷冻:为了避免食物反复冷冻、解冻,在将食物放入冷冻库前,可以先分装好一餐的使用量,每次只要解冻当餐要吃的量即可。
2、乳制品放置专区:通常家用冰箱上层会有一个保鲜区,温度约5℃左右,适合保存乳制品,但据冰箱厂牌不同,位置可能会有差异。
3、生、熟食分开放:生食容易有血水汁液,因此生、熟食分开摆放可避免食物交叉污染;建议将生食摆在下层,万一生食的血水汁液外漏,就能避免滴到熟食,或是沿着冰箱上层流到下层,造成冰箱内部细菌滋生。
4、短时间内食用或经常拿取的物品可放门边:门边温度波动大,建议放短时间会食用的食物,例如:拆封过的饮料、当天会吃掉的食物,或放置经常拿取的调味料等。
5、蔬菜保鲜层防冻伤:此层温度约4~6℃,置放于保鲜层能防止冻伤;叶菜类尽量在一周内吃完,瓜果、菇类、萝卜类食材可以保存比较久,不过也尽量于2~3周吃完,并注意食材的新鲜程度,检查是否有腐烂或冻伤。
另外郑惠文也提醒,冰箱内容物只能放约7分满,保留适当空间让冰箱内的冷空气循环效率佳,才能快速将食物降温,减少细菌滋生的风险,至于冰过的熟食也要在充分加热过后才能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