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图馆藏印证两岸文化渊源
国家图书馆珍藏明代《永乐大典》8册孤本。图为戏字卷,此册所载「小孙屠」、「张协状元」、「宦门子弟错立身」三本戏文,为今存最古老的南戏全本。(资料照片)
7月15日在《中国时报》看到有关上海东亚所长章念驰对「两岸维持相对统一,共创新概念」的报导,对他的「疾呼两岸停止互相对抗和污名化」的理念,颇有同感,想来这也是台湾和大陆应该走的路。
典藏永乐大典
我自己只去过大陆三次,在大陆没有亲戚,但看看周边朋友,十个人里,就有六、七人,不是先生是台商,就是子女在大陆工作。再看看台湾SBL篮坛,精华球员都跑去大陆打CBA职篮了;又众多艺人们,哪个不想开拓大陆市场?换句话说,现已有两、三百万台湾人已融入在大陆,两岸如何对抗或打仗?章念驰所长认为两岸须维持「整个」中国概念,也反对大陆以武力硬要统一台湾,而是应暂时停止互相对抗和污名化,多友善交流,时间自然会解决统独问题。他不讲大家常提的「一中」,而是讲分治不分裂的「整个」中国,是有道理的,因为两岸文化的渊源是不可分的。
这可由7月7日在法国巴黎拍卖的明代珍贵古籍《永乐大典》类书谈起。该次拍卖,仅其中2册(共4卷)的明嘉靖年间手抄本,就卖了640万欧元,加上佣金为812.8万欧元(约新台币2.7亿),相当惊人。台湾的国家图书馆,事后赶紧说明,该馆也典藏了8册《永乐大典》,其中编号「13991」的,更是全球研究古典戏曲研究者口耳传颂不绝的「秘码珍笈」,举世闻名。国图当然也只是要呈现其善本馆藏之价值连城,并无可厚非。而《永乐大典》在台湾,另外也只有故宫藏62册,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典藏2册而已。
但仔细想想,故宫包括《永乐大典》的所有国宝,不正是政府迁台时,从北京故宫带来台北的吗?中央研究院和台北的国家图书馆,也不正是从大陆播迁来台湾的吗?
特别要提到的是国家图书馆,原名「国立中央图书馆」,1933年4月21日创设于南京,至今国图还是以4月21日为馆庆日,前年才庆祝过85周年馆庆,也是把大陆时期当馆史的。「国立中央图书馆」成立后,因历经对日抗战、国共战争,不断迁移,曾经在武昌、长沙、岳阳、宜昌、重庆等地停留过;若停留时间较长,便设立阅览室,提供民众阅读,克尽图书馆责任。最后,大陆沦陷,中央图书馆随故宫博物院、中央博物院、中央研究院史语所等单位,一起将贵重图书、文物分批运抵台湾。
1954年,国立中央图书馆才在台北市南海路复馆,其从大陆带来的12万册珍、善本古籍,是奠定在台复馆馆藏基础的图书。尤其是抗战期间,烽火连天,江南许多藏书家纷纷将其收藏的珍贵古书抛售,中央图书馆首任馆长蒋复璁先生,联合许多文人志士,组织「文献保存同志会」,深入沦陷地区,冒着生命危险,秘密收购流入市面的藏书家善本古书,以免被日军截获。这段历史,是图书馆史和藏书界可歌可泣的故事。
古籍渊源在大陆
中央图书馆迁台后,以12万册珍善本书闻名世界,其中部分古籍就是在抗战中搜购而来的。前面提到国图展示的8册《永乐大典》,当年是藏书家叶恭绰秘藏的孤本,因抗战爆发、时局混乱而不知下落,因此学界曾认为已经佚失,未料国图于抗战期间辗转购得此8册《永乐大典》,并完整保存至今,且经文化部指定为国宝级古籍,吉光片羽,弥足珍贵。
但想想国图能有此国宝级古籍,不就是渊源于大陆的吗?国图在1996年,自原来的国立中央图书馆,易名为国家图书馆,许多现在的年轻人已不知其来自大陆,更遑论许多珍贵古籍是渊源在大陆的。就说国图现在有8册价值数亿元的《永乐大典》好了,《永乐大典》不就是中国明朝流传下来的类书吗?
两岸文化不可分
从图书文献来探究两岸文化不可分来说,台湾现在年轻人,由于受到反中、台独思想的影响,对台湾图书文化根源的认识,已大为薄弱。早期台大图书馆研究所学生,还经常以大陆的藏书楼为硕士论文写作对象,如《范氏天一阁研究》、《清初藏书家钱曾研究》、《钱谦易藏书研究》、《铁琴铜剑楼藏书研究》等,都出版成书了。可惜当今学生已只重视资讯技术,不重视图书馆及图书文献史,对中华文化的渊源的认识,就更有断层了。
笔者仅以退休国图馆员的身分,告诉大家,笔者服务过的机关,是来自大陆的国立中央图书馆;一如我们的祖先是来自大陆一样。目前台湾和大陆虽然在体制上有分歧的治理,但文化渊源是不可分的;同文同化之下,两岸皆不能抛弃中华文化,并希望如章念驰所长讲的暂时维持分治不分裂的「整个」中国状态,以后再期许两岸真正和平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