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自封法皇的正本藏在国图!神秘华人家族让台湾成为西文古书重镇
▲藏书超过150年的「澄定堂」家族,从第四代Jason Dou开始把西文藏书寄存或捐赠两岸国家图书馆、故宫。 光启蒙时期的藏书800多种、共3400多册,相当于1912年华德纳家族捐赠给哈佛大学的藏书量,台湾将因此成为西洋古书典藏重镇。 (图/邱剑英摄/天下杂志提供,以下同)
文/陈一姗
从台北到高雄,这两年都收到天上掉下来的礼物。1804年拿破仑自己受命为第一帝国皇帝的正本,1871年达尔文《人类的起源》第一版,如今分别存在台北国家图书馆、高雄市立图书馆。加上,正在敦南诚品展示9天的《齐瓦哥医生》打字原稿、卢梭论女权的手稿、托尔斯泰亲笔书信,都指向一个神秘的华人藏书家族「澄定堂」。
「我爷爷本来想把藏书捐给普林斯顿图书馆,后来,他觉得美国这样的书已经太多了。他希望,有一天亚洲富强了,能把书带回来。有好的文物,优秀的国外学者就会来做研究,就愿意跟亚洲的图书馆、博物馆合作,」午后,坐在两厅院安静的咖啡店里,快40岁的Jason Dou,娓娓道来长居美国纽泽西、已经过世的爷爷的心愿。
在两岸的图书馆、文物界,过去几年「澄定堂」有如横空出世。
3年多前,台大图管系副教授蓝文钦,有天突然收到一封电邮,一位自称Jason Dou的人向他打听,台大图书馆收藏西洋古书的可能性。
华人第一大藏书家族在台湾
蓝文钦将信转给时任国家图书馆特藏文献组的主任吕姿玲与助理编辑杜立中。这位曾在法国国家图书馆工作的研究员,看了藏书书目后大吃一惊,赶忙向曾淑贤馆长报告。
联络了一阵,Jason才答应国图见面,办了第一场内部赏书会。交往日深,杜立中才惊觉,原来华人第一大的西文藏书家族,其实住在台湾。
2018年底,「澄定堂」将 40种、60多册手抄本与善本书寄存在国图,2020年预计还会寄存200多种文豪手稿。
这些书每种都需要做文物分级,才能编目造册。第一批花了一年刚编目完,可以供外界使用。当中包括:1804年拿破仑自己受命为第一帝国皇帝的正本、1623年莎士比亚全集首度集结成册的《第一对开本》、笛卡儿1637年首版的《谈谈方法》、培根1620年的《新工具论》第一版等。
「拿破仑称帝的文件是当时的法国内政部长签名,拿破仑自己装裱,所以封面上还会看到拿破仑的家徽,」他带着国图善本书室的白手套,指着绿皮封面四角的老鹰说道。
▲「澄定堂」第一批寄存国图的文物,就是「拿破仑自己受命为第一帝国皇帝的正本,全世界仅有一件,将成为国图的镇馆之宝。封面四角的老鹰,就是拿破仑的家徽。
▲拿破仑自己受命为第一帝国皇帝的正本是由当时的内政部长签名。
问Jason,为什么第一批就要将这件消失了快200年的历史文物寄存:「国图希望能有一件举世闻名,媲美国会图书馆与法国国图镇馆之宝的东西,因此家里选了这件。」
「我有卢梭《社会契约论》的首版」「有一天,他走进来我的骨董店,看到我书架上有卢梭的全集,他说,他有卢梭《社会契约论》首版,我心头一惊,想说这人厉害,」在金华街开设台北唯一一家买卖西洋古书的家西书社负责人刘兴华回忆。
近20年前,旅德10余年的刘兴家带着3000本西洋古书回台,开设了家西书社。3000多本书,10年不过卖了100多本。他从来没有想过,会在台湾遇上这样的藏书家。过去几年,他帮Jason评估苏富比、佳士德等拍卖会上的古籍。
迄今,「澄定堂」已收藏了38种,1450~1500年间西方刚用印刷术时的摇篮本(之前的书都是手抄本);16世纪启蒙时期800多种,共3400多册;还有手稿与抄本1200多种。
「他是真正的国际级藏书家,他收了很多首版,这些藏书能让人真正看到世界历史的发展,」刘兴华指出「澄定堂」藏书之珍贵。
▲1623年莎士比亚全集首度集结成册的《第一对开本》,在拍卖市场要价约600~700万美元,如今藏在国图。(邱剑英摄)
▲在《第一对开本》出版前,坊间流传的莎士比亚剧本有很多疏漏,甚至凭记忆撰写、窜改。《第一对》开本将36部莎士比亚的作品统一版本,其中有许多是首度出版。(邱剑英摄)
「澄定堂」超过百年的藏书故事,其实是一部跨越中国、欧洲战乱、美国的华商生命史。
低调、不愿以真名曝光,拥有美国籍、在台湾出生长大的Jason Dou其实是第四代。19世纪中叶,当胡雪岩领导的徽商称霸中国,同样是徽商的Jason曾祖父从事中国瓷器贸易,移民到当时的华沙大公国。
19世纪后期,清朝展开洋务运动,中国开始派出留学生、大使到海外,Jason的曾祖父希望提升中国人在西方社会的地位。另一方面,他常与中国知识分子,如:首任驻德公使洪钧、驻美大使顾维钧、胡适等人往来,希望了解西方重要的科学、思想、文化,因而萌生收藏类历史重要文献的念头。「澄定堂」就是洪钧替Dou家取的藏书楼名。
「当时中国人都是劳工,都被西方人看不起,书是知识的载体,所以收藏书、办沙龙、与音乐家、政治人物往来,都是为了提升中国人的地位,」Jason说。
一次世界大战后,波兰卷入战乱,Jason的曾祖父带着一家人与藏书,偏安维也纳一阵后,眼见世局日坏,他取道伦敦,转入美国。直到1938年希特勒进入维也纳前一年为止,这些书才全部送达纽约。
欧洲兵荒马乱中,皇室、贵族与机构藏书纷纷被抛售,精通英、法、德、拉丁等多国语言的「澄定堂」第二代,也就是Jason的爷爷,开始了更广泛的藏书计划,尤其是科学类图书。
启蒙时期,正是西方告别中古世纪,国力由弱转强,甚至逐渐超越中国的关键,「澄定堂」花了65年的时间,用百科全书式的企图,全面购藏启蒙时期与前后相关领域的著作,包括伽利略、牛顿、笛卡尔、血液之父哈维等近百位大师的首版著作。
「我爷爷买来是会阅读的,」Jason记得,爷爷的书房就叫「澄定堂」,书架上摆着他平日爱翻阅的书。
▲Dou家第一批寄存在国图的古籍,还有笛卡儿1637年首版的《谈谈方法》,也是名句「我思故我在」的出处(打光处)。(邱剑英摄)
用古书穿越时空就像是见到作者问Jason,其实很多经典都会流传,为什么「澄定堂」非要买首版不可?
「因为首版会让你穿越时空,好像见到作者,接触到他最原始的思维」他说。
每一部重要经典的首版,都是观念第一次被带到人类的历史上,第一次被呈现。但往往由于观念惊世骇俗,尤其是颠复宗教或抨击时政,很多书就会消失或被要求大量修改。
所以,首版的历史与学术价值无可取代。譬如:法国作家波特莱尔的《恶之花》,被以妨害公共道德及风化罪告上法院,被迫得删除6首诗,只有首版是完整的。
仅管两岸一直到最近几年,才慢慢知道「澄定堂」,但其实「澄定堂」的第三代、第四代,都住在台湾。
Jason爷爷过世后,纽约老家没人住,「澄定堂」租用拍卖行的纽约、新加坡仓库藏书,也开始萌生成立图书馆,让更多人读到书、使用书的念头。
「书是用来阅读的。在知识上拥有它们(善本),才是真正拥有他们,」Jason说明其家训。
▲「澄定堂」馆藏还有手稿,图为美国国父乔治‧华盛顿的签名GW。(邱剑英摄)
不论是纽约金融家族摩根大通,或收藏有西方第一本书——古腾堡圣经的沙依德(William H. Scheide),最后不是成立图书馆,就是将珍藏品寄存到普利斯顿大学,最后成立专属图书馆,开放给所有读者使用。百年来,「澄定堂」也一直想这样做。
这一生只求让藏书能有好的归宿「大英图书馆、美国国会图书馆之所以重要,不只是因为他拥有西洋的古籍,更因为他也有中国的古籍,他们全面收藏了人类历史上重要的书籍,」Jason认为。
目前,两岸图书馆仍只把眼光局限在中文古籍上。但现实上,即使有心搜集西文古书,动辄数十万欧元的西文古籍,成本极高。
相对于动荡的两岸,二次战后就移居美国的「澄定堂」,正好弥补了不足。
Jason说,早在爷爷那一辈,就希望把西洋古籍带回亚洲,但因为战乱,也担心图书馆的修复、保存意识不足,所以迟迟没有启动,直到第四代。「我重要的书实在太多,现在缺的是被使用的地方,」Jason诚挚地说。
Jason认为,透过国图逐步的寄存,好的文物就有可能吸引好的研究者来亚洲做研究,创造出更多的知识。譬如:故宫有《永乐大典》、《四库全书》,这些是中国的百科全书。
2020年他计划捐赠西方第一套百科全书《狄德罗百科》,故宫就是全世界第一同时有中西最为大百科全书的图书馆。
「澄定堂」也在试水温,捐赠大陆国图四种西文古书,等待中国大陆法治更上轨道,这些藏书的命运可以确保之后,再采取进一步行动。
「我的一生,就是希望这些藏书可以有好的归宿,让我了无牵挂,那就是我这一生追求的,」Jason说。
本文授权自《天下杂志》,未经许可不得任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