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战会论坛》沙伊「情报对账」 能找出阴谋藏镜人?(谭传毅)

沙乌地阿拉伯和伊朗两国进行了「情报对账」,发现将近70%的互袭事件是第三国干的。图为沙伊两国外长在北京正式恢复外交。(摘自大陆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推特)

近日,网路和自媒体报导,沙乌地阿拉伯和伊朗两国进行了「情报对账」,甚至有的媒体报导「对账」之后发现,将近70%的互袭事件是第三国干的。接着沙乌地阿拉伯和叶门胡塞组织「对账」。

「情报对账」一词是个网路用语,与情报对账近似的名词叫做「情报共享」(交换),这才是多数人常听到的名词。很不幸的,无论是情报对账或情报交换,很容易涉及阴谋论,只要涉及阴谋论,那就没有是非,信者恒信、不信者恒不信。

阴谋论是一种认知战

通常只有政府才有能力操纵一场认知战。比较出名的阴谋论案例包括甘迺迪总统被刺案、罗斯威尔外星人事件、美国登陆月球、九一一事件等等。

阴谋论是指人们对于某些重大事件背后,一定存在着不可告人之阴谋的认知,因此我们把阴谋论视为一种认知方式,而这种认知方式就是认定该事件背后一定有不可告人的阴谋。其背后必然有一个强大的集团(通常是政府)有操纵事件的发展及结果。

阴谋论的三个特点「损人利己」、「故意欺骗」、「合谋操纵」。例如沙伊情报对账明显有利于中国、而不利于美国,情报对账就应该不是美国人放出来的消息,而很可能是中国热心过头的网友捏造出来的「阴谋论」,造成国际中国调停沙伊两国关系的功劳。

阴谋论是怀疑论的推论,现实来源是情报不对称。现实中假维护阴谋的手段就是欺骗,也就是放大情报不对称,使人无法做出理性判断。事实上,我们可以这么理解:国与国之间关系用「利益」两个字就可概括。

从这个观点看来,情报对账还可能有其真实性,因为,只有背后的政权才拥有绝对的情报拥有权,也只有这个政权能够把阴谋论放出来,我们不能排除沙伊情报对账的真实性。

只要有一点真实性,那么我们就可以推论,在中国斡旋之下造成沙伊两国和解、并进一步开始对账情报,其目的无非就是造成日后俄乌谈判的环境,甚至于在南海行为准则制定或重启朝鲜半岛六方会谈创造条件;再扯远一点,以中国一带一路为主轴建立反美西方国家集团的企图,都是可能的。既然这个阴谋论这么有利于中国,何不网上带个风向看看?

难上加难的情报共享

情报共享主要发生在盟友之间,虽然名为共享,但是盟国之间都有自己的政治考量,要想掏心掏底地把所有秘密告诉对方,几乎不可能。

情报共享最难的,就是彼此要安好心眼。如果沙伊两国情报共享的命题为真,那么,两国的「心眼」有多好、所涉及情报共享的广度与深度就有多少。如果只是想找出袭击对方的真正凶手,可能并不困难,至于在情报深度交流方面,问题就大了。

情报共享可分为正式与非正式两种途径,正式途径比较容易,一般透过使领馆或代表处即可进行情报交流。但在实际上,绝大多数情报共享是发生在非正式的情况之下,双方都不会对外公开,到处宣传可能会招致第三国的不满与猜忌。高调处理则是展示两国坚固友谊,并充满了警告意味,告诉第三国它们已经知道了你的秘密,让其有所忌惮。

以日韩为例,两国虽然民间仇恨极深,但在美国斡旋之下,两国在2011年就《日韩军事情报保护协定》达成共识,5年后在首尔草签了协定,最终却在2019年宣布作废。这就是典型的情报共享,高调行事往往会没有效率,而且会引发国内外民众对此的忧虑。

回到沙伊情报对账这事情,我们当然无从考证,除非沙伊两国官方正式通告此事,但是出于国与国之间的政治考量,即使有,都只会秘而不宣。

根据自媒体报导,沙伊两国为表诚意,双方情报部门针对历年来各自开展的破坏性军事行动展开「交心」,据闻对账后发现,超过70%的袭击事件,均不是沙伊两国发起的,而是力量不明的第三方。

尤其是引发沙伊局势紧张至最高点的石油袭击事件。2019年,沙乌地阿拉伯油田遭到袭击,导致沙乌地阿拉伯原油供应大幅减少,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指控袭击事件是伊朗发动的,但伊朗坚决否认。

而就在沙国油田遭袭半个月后,伊朗的一艘油轮在沙国附近海域被导弹击中,继而发生严重原油泄漏。这次又是美国率先发声,指责沙国对伊朗开展报复行动,沙国没有回应。现在来看,沙国已经起疑了。

情报的功能是为政策服务

首先要明白情报共享的作用是什么?一句话:填补各类情报工作的缝隙,消除情报搜集和情报分析的盲区。从理论上讲,如果情报能够做到绝对共享,那就不会出现情报失误,但这是不可能的,为什么呢?

因为情报工作并不是单纯的为了工作而工作,其最终目的是支持决策。情报工作为决策者提供的情报产品,能够对决策者提供额外的智力。情报有用还是没用,最终还是得看决策者能否善用情报。

说到情报共享,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九一一之后美国的情报机构改革。九一一之前从中情局到联邦调查局到其它情报机构都获得了恐怖分子的恐攻情报,但由于部门间隔阂而没有将他们的情报整合起来。

后来美国痛定思痛,通过一系列法律和行政命令把情报共享原则确定下来,大大提高情报工作效率。

最坏的是,滥用情报并操纵战争。例如美国指控伊拉克装备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现在大家都知道迄今为止都没在伊拉克发现什么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你觉得这是情报失误吗?美国官方说没错,这是情报失误,但是从美国独立学者和外国研究者的研究分析认为,这其实是情报政治化的一个典型案例。

什么是情报政治化,就是情报组织为决策者的政治意图服务而故意歪曲情报事实,尽管情报共享了,情报效率提高了,但由于过分强调情报为政治服务而失去了客观性,结果还是出现了情报失误,虽然这个失误是故意的。

情报工作的最后一个步骤是将情报作为产品生产出来,就这一角度来说,情报共享只是把产品生产的原材料凑在一起,要想生产出优良的产品,还得进行加工处理分析传递。假如九一一之前美国各情报机构都共享了各自情报,但是分析工作没做好,放在小布希面前的仍然是一堆碎片化的涉恐情报,最后还是没法阻止袭击的发生。

(作者为台湾国际战略学会研究员,法国博士,国战会专稿,本文授权与洞传媒国战会论坛、中时新闻网言论频道同步刊登)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