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硐人这么爱猫!」 陆生「专属喵喵的纪录片」看见台湾

记者卢映慈/综合报导「侯硐有这么多人爱猫!」世新大学的交换陆生程培源,因为好奇前往「猫村」,但「把猫商品化」的批评,让他对此存疑,直到跟当地喂猫志工聊天后才感受到「这里还是有一群人在爱猫」;他说,拍摄纪录片是希望大家看到,无论现状如何,起码「今天、明天、后天」都还有人在尽心的照顾猫,「这就够了。」

▲5名陆生拍摄专属喵星人的「侯硐猫村记录片」《猫‧喃》。(图/世新大学提供,下同)这部名为《猫‧喃》的10分钟记录片,记录各地志工一早起来、搭最早班火车到侯硐喂猫的生活,看似简单的动作,其实背后有着许多艰难;除了提供罐头饲料,还要顾及猫咪们健康的需求,在伴好的饲料中加上一些营养品定期杀虫药,都是这些爱心工们自己出钱出力。看到等不及的猫咪不耐烦的走来走去,不停的喵喵叫,志工们一边喊着「等一下等一下」,一边溺爱的摸摸猫咪们的头。

程培源3月时偶然到侯硐观光,因为感受到这些爱猫人士带来的美好,决定拍下自己心中的感动、也让侯硐的猫村文化能够真的被看见;他找来同是厦门理工学院、分别到世新大学、大同大学及铭传大学进行1年交换的4名同学王旭王若泽曾柏威、张翕霖,借由大家策划编导摄影宣传行销专长,开始记录片的制作艰辛。「这些志工有的是下午上班,还有人是喂完再赶去上班」,光是刚出火车站的第一个喂猫点,就有10几只猫,喂完侯硐一圈要花上4小时,众多浪浪食量加起来也是很大的开销;制作团队问志工们,为什么愿意继续做下去?不会很累吗?一名志工回答,「这是让生活增添很多乐趣的地方」,她觉得做自己想做的事,不要有压力,不知不觉就可以持续很长久。

志工说,流浪猫其实很懂事、很亲人,她没有能力把牠们全部带回家养,就抱着「让牠们饱一天是一天」的想法,尽力让自己做到可以做到的所有;有时候也会有「猫友」提供物资,像是饲料、饮水跟带浪浪去看医生用的外出笼,志工也跟附近居民打成一片,让居民默许、协助这些喂养浪浪的行动,就这样让这些猫形成侯硐里的一片独特风景。程培源说,台湾让他感受到很大的热情,这场记录片的活动一发起,就收到许多募资款项,让他们能顺利完成这部作品;他和负责策划与宣传纪录片的王旭也在厦门成立「米亚影视工作室」,至今已营运两年,在世新选修「发言人学」等谈判理论与实务课程,也让他们在宣传上得到很大助益,与负责现场编导、媒体窗口的张翕霖,一起找到新北市动保处与立委陈学圣的协助,让作品能够推广到更多地方。

▲五位阳光男孩曾柏威、王若泽、王旭、张翕霖、程培源(由图左至右)。

台湾真的很棒,有很好的动物环境、有爱心的人」,张翕霖说,他拍片子是想留下一点台湾的足迹,程培源则笑说,他以前不知道自己是谁、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但透过这些影像,让他重新找到生活的意义,「我想要帮助别人,每个人一段时间就会在心里产生一段杂质,但透过不断跟别人将心比心的沟通,收到的那份内心回馈就能洗清这些杂质,这是我来台湾的意义。」

纪录片《猫‧喃》─

纪录片《猫‧喃》幕后花絮

新北市《动物之家》纪实影片

▼影片取自YouTube,如遭删除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