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伟良/买房应该重视那些?富人思维大不同,他们看重这些「属性」

▲台北101大楼。(图/记者黄克翔摄)

胡伟良/品嘉建设关系企业创办人

富人思维是与众不同,甚至是脑洞大开的。」

比如,对金钱的态度、看问题的角度、对人生的选择,都与常人有所不同。尤其在买房观念上。

有人研究过,富人与普通人的置业观念差之千里。尤其是那些高层次的富人,买房逻辑特立独行,匪夷所思。

什么意思?普通人买房,看中的是房型格局、面积、建材装修、庭园绿化这些传统属性,而真正的富人,除了会在意上述传统要素外,还会高度重视房子资产资源社群、生态、服务、场景等「高级属性」。

而且,就是这些抽象难懂的「高级属性」,给富人们带来的房产增幅、人生增益财富增长难以计量。

那么,富人买房,到底在买什么?

一、邻居

普通人买的房,买的就是一个封闭的生活空间,接触最多就是家人,邻居门对门住了20年,姓什么都不知道,也很少打招呼。

而富人买房,一定会看中房子的「圈层属性」与「邻居价值」,也就是说,房子只是一个「入场券」。这张券,是让你融入一个可靠的人脉平台,在这个平台,可以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找到事业匹配的合作方。平台里的机遇、资源、资讯,也都可以共用,这对其事业发展大有裨益。

索尼创始人,在创业初期,就专门搬到美国与CBS、CE等世界百强董事长成为邻居,并且经常相互拜访、会见、学习,无数次饮茶闲聊。后来完成了上百亿的财富剧变,这光靠房产本身增值,是不可能实现的。

这就是为什么,高端的房地产项目大多会有会所、俱乐部等配套,甚至有社区商会等组织。人群连结与聚合的价值,已经成了不少顶级人士追求好房的最高境界。

为什么会有强者愈强的马太效应?很大原因是「人以群分、物以类聚」的放大与聚合作用,当「产、识、财、趣」人在一起的时候,合作、共赢的几率就会成几何式扩大,社会价值也在由此产生。

放眼全球,这种「精英社群居住区」比比皆是,不胜枚举。耶鲁大学骷颅会、香港赛马俱乐部、犹太社区、矽谷TI精英社区、曼哈顿下城金融高管区、比佛利山庄、「好莱坞居住区」,包括台湾帝宝都在告诉我们「好人与好人在一起」的必要性。

二、顶级的管家服务

常人理解的物业,就是家门口的保安、扫楼梯间公共设施阿姨、浇花剪草的大伯、他们做的,都非常基础、机械的工作,不能帮助业主解决更深、更全的问题。

如果给高层次富人两个选择,一个是「价格便宜的物业」,一个「价格不菲的私人管家」,他肯定会选择后者,这绝不是有钱任性,也不是是贪图享受,而是源于另一种「价值演算法」。

这种演算法,很简单,就是「高价值时间=财富」。

英国学者埃蒙斯做过研究,一个人的日常生活里,设定行程、洗衣、做饭、熨烫等琐碎事务,会占用一个普通人60%以上的空闲时间,而这些时间,是不能产生太多价值的,只能维持生活正常运转,无法让人进步。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疲于应付生活的琐碎,那么他就不可能把时间放在更有价值的地方,没有空间去思考事业的走向,去谋划更长远的未来,不把时间浪费于琐碎,应该是每个精英人士的刚性需求。

三、简约、低调奢华

豪华元素堆砌=落后国际高品生活=主流

对于多数有国际居住背景的富人来说,家,就是一个彻底放松的空间,一个高品质生活的载体,更是一个高端社交主场。所以更倾向于简约的设计、合理的动线质感用材、艺术的表达,以及更适宜于会客、宴请、社交的空间设置。

《华尔街之狼》主角贝尼福特的米兰公寓,《欢乐颂》中奇点江景房,《50度灰》中霸道总裁格雷天际居所,无一例外都是奢华低调,而他们的客厅,空间占比都非常大,因为他们需要宴请宾客、举行派对的空间。

四、商业中心地段

从地理位置上看,金融城正中心最有利于顶级资源的汇聚,这样的地位,正如皇后大道之于香港中环,第五大道之于曼哈顿。

这正如俄罗斯房地产大亨Alexander所说,买CBD中心的房子,是对自己资产与事业的负责行为。

《BBC》曾经拍过一个纪录片,叫《亿万富翁的饕餮盛宴》,导演曾多次感叹,看一个是富人是不是真正的富人,不是看他的皮鞋、腰带和手表,而是看他的房子,房子就像是一个富人的镜子,照出的是他的「买房思维」。而这样的买房思维,才是他稳居财富高位的核心原因。——you are what you buy(你买什么房,说明你是什么人)

热门文章》►给首购族三大攻略:买房要「保值增值」►28~38岁10个转变「正在发生」 你跟上了吗?

►随时加入观点与讨论,给云论粉丝团按个赞!

●本文授权转载自「台湾商务平台」,以上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论坛欢迎更多声音与讨论,来稿请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