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竣民/日本军工企业「不进则退」?下一代轮型装甲车的启示
▲日本陆上自卫队机械化部队的主力-96式八轮装甲车,早已沦为不堪评价的装备。(图/黄竣民提供)
日本的重工业基础与发展在上个世纪以前一直属于领先亚洲的地位,即便在冷战期间陆上自卫队(JGSDF)仍然是一支令人称羡的军队,不过随着各国在军事领域的相继投入,让日本自身的诸多限制条件,反而成为另类的紧箍咒,而让陆上自卫队逐渐在亚洲失去优势。
回顾二战后的数十年来,日本政府遵循着国家指导的工业投资和进口替代政策,重建本国的制造业基础,并以推升经济自主为主要的目标,加上日本《宪法》规定将自卫队严格地限制仅能作为领土自卫用,更立法禁止将武器出口国际,因此日本自卫队的各项主战装备出奇的昂贵已是众所皆知,而陆上自卫队的车辆装备也几乎完全依赖自身承包商自行设计和建造,在1980年代,日本国防工业的生产技术几乎可以与西方先进国家的产品并驾齐驱,机械化部队的结构也是处于当时较高的水平。
▲先前日本自卫队也对「拳师犬」装甲车感兴趣,然因经费与交通限制等诸多因素而放弃。(图/黄竣民提供)
但是从最近日本防卫省针对八轮装甲车所开的国际标案看来,着实不免令人为日本的军工制造实力开始产生怀疑,向来不惜高成本也要坚持国产化的日本自卫队,竟也面临到自身产品无法达标的窘境!随着近年日、韩关系的紧张,还有韩国军工企业大肆在国际上抢占市场,整体的企图心昭然若揭,面对中国大陆就更不用提了,更何况还有迅速窜起的新加坡,在轮型装甲车的领域,日本好像突然在这个的排名上一下子就跌出前三名,验证了军工企业面临全球竞争下「不进则退」的真理。
▲由小松制作所推出的下一代轮型装甲车,因一直无法通过抗弹测评而惨遭退货。(图/ATLA)
随着日本自卫队的海外派遣任务增加,除了海上的护航、反海盗…任务,陆上自卫队也终于有机会踏出国门,去从事一些联合国所指派的任务,不过也因此让陆上自卫队装备过时的问题浮上台面,毕竟陆自所执行的并非是作战任务,因此在人员的防护上,优先程度高于火力或机动力,这也让上个世纪设计概念下的装备无法适应现代的复杂环境;陆自的96式八轮装甲车只是一例,因为廉价但高致命性的即造爆裂物(IED)泛滥、反坦克导引飞弹(ATGM)的推陈出新,传统的装甲车设计在现代战场越来越难以存活。虽然96式轮型装甲车已经着手过一些改善工程,却仍然无法克服当前诸多的挑战,也因此催生出了「下一代轮型甲车」的案子。
▲检视小松制作所的装甲车内装,实在是还停留在上个世纪的简陋版本,不堪一击也是必然的结果。(图/ATLA)
目前依照日本防卫省的消息,针对陆上自卫队「下一代轮式装甲车」的标案,已经选出来自美国「通用动力地面系统」(General Dynamics Land Systems, GDLS)的轻型装甲车辆(LAV)6.0、芬兰「派崔亚」(Patria)的「装甲模组化车辆XP」(AMVXP)和日本本土的「机动装甲车」等3款载具进入评选,预计到2022年会决选出最终的入选者,以获得数百辆的订单。
▲芬兰的「派崔亚」AMV轮型装甲车,近年来在市场上取得了可观的成就。(图/黄竣民提供)
在此之前,其实日本已经原地打转了好几年,因为由原制造96式装甲车的厂商承办「下一代轮型装甲车」,而提交的样车防护性均无法达到规格要求(车身防弹板性能各异、厚度不足,在实弹射击的测试中屡次被射穿…),一度让「小松制作所」(Komatsu)脸面无光外,也让研制成本不断超出所能忍受的极限,迫使防卫省也终于失去耐性,转而采国际标以解决燃眉之急。也因为轮型装甲车(改进)计划失败的结果,这下子或许可能无意中打开了日本多年来首次大规模外购,而非专断由本土地面车辆平台所生产装甲车的新局面。
▲美国和加拿大军队大量使用「通用动力地面系统」的轻型装甲车辆系列。(图/GDLS)
不过,如果实地去体检现在陆自所使用的96式8x8轮型装甲车,的确会得到相当难堪的结论,虽然日本对于当今轮型装甲车一哥的「拳师犬」(Boxer)装甲车很感兴趣,可惜在预算与国内法规的多重限制下,只能挥泪将其排除在外,采用吨位相对较轻的几款入围参与测评。虽然日本的「三菱重工」(MHI)还是以16式轮式突击砲车为基础,生产了改良版的装甲运兵车版本参与这一次的测评,但日本的武器实战程度一直不高,要不是为了保住工业强国的颜面,实在很难期望它能有多高的战力值。相较之下,芬兰的「派崔亚」AMV轮型装甲车,近年来在市场上取得了可观的成就,为满足客户量身订制的需求,已成功在波兰和南非推出衍生的平台型号(KTO Rosomak和Denel Land Systems Badger车系),加上,目前AMV轮型装甲车在国际市场上的曝光度可是蒸蒸日上。而美国的「通用动力地面系统」轻型装甲车辆系列,在过去15年来一样在市场上占有地位,美国的「史崔克」(Stryker)和加拿大的LAV Ⅲ都是目前美、加陆军机械化部队中的骨干。而且这些强劲对手还强调了愿意在日本当地建立生产线和技术转移的意愿,这使得竞争力大增,相对的也对「三菱重工」形成压力,如果真要讲出「三菱重工」的产品在三者中的优势,那大概只剩下通用后勤跟维护本土国防工业能够算得上了!
▲由「三菱重工」接手,将以16式机动战斗车底盘为基础,进行装甲运兵车款的改造款,至于能否雀屏中选则还有待观察。(图/黄竣民提供)
检视日本陆上自卫队接收主战装备的速度而言,也难怪这「下一代轮型装甲车」的换装案已经非常急迫,就拿16式机动战斗车(MCV)的列装速度(每年仅接收20-40辆),如果以此龟速要将原96式装甲车全数完成换装,那可能不知要等到何年。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只能怪先前国内军工分配的政策使然,让上不了台面的设计案,不仅研制费用远超出预算还造不出合格的装备,更从得知需求到推翻自建案,当中又蹉跎了近5年的时间,到头来仍得重头再走一趟。日本长期以来有美军的驻防,其海上、空中自卫队也是一支令人不可轻忽的战力,但相较起资源不足的陆上自卫队,近年来可谓身陷泥沼。以日本重工业的水准,在这些领域上仍不免与国际脱节,而我国的国防装备自制案或许也会陷入类似的困境,相关研制单位是该有一些警觉,毕竟根留本土外,也不能一眛地闭门造车!
热门推荐》►不欠「东风」的十一国庆阅兵►台湾野战防空 终有机会补破网
►看更多【黄竣民】专栏
●以上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云论》提供公民发声平台,欢迎能人志士、各方好手投稿,请点此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