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吵≠有糖吃!工作奖金没你的份...小心犯「职场2迷思」
▲公司同仁觉得自己比别人认真,可是却领不到奖金。(图/翻摄自pakutaso)
文/林萃芬
在公司里,无论哪一个部门的同仁,也不管双方平日交情如何,只要牵扯到奖金就会吵翻天,让主管或是人资部门难以摆平各种利益纠葛。咨商心理师林萃芬在其新书《锻炼心理肌力》就提到一个经典案例!
在家豪的公司里,生产部门为例,有些同仁但求速度快、奖金多,做得快、能赚钱最重要,至于品质好坏则完全不在意。结果注重品质的同仁因为慢工出细活,领到的奖金远不及良率欠佳的同仁,久而久之,难免会有嫌隙不快。还有同仁为了多赚点外快而加班,导致激励奖金拿得比别人少,这样他们也不能接受,感觉自己的权益严重受损,不断来人资部门吵闹不休。
有趣的是,公司很多同仁都觉得自己比别人认真,可是却领不到奖金,便一致认为八成是自己没有积极争取,才会拿不到应得的奖金,于是就卯足劲抱怨:「为什么别人有奖金,我没有」,甚至会为此心情不好而请假。同仁为争取奖金拼尽全力,却很少有人静下心来想一想:这样的结果是如何造成的?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奖金制度」,原本这是设计来增强同仁的「正向行为」,激励同仁的「工作效率」。
▲同事之间的比较心理和迷思,总认为对方的成功是运气好罢了。(图/翻摄自pakutaso)
但从家豪公司同仁的行为模式可以发现,奖金的发放似乎没有达到原本预期的效果,这个时候,不妨思考一下,奖金制度的设计是否出现漏洞?增强的不是同仁的正向行为(做得快又好),而是造成公司必须承担负向结果,同仁只求快不求好,反倒让产品的良率大幅下降。
事实上,同仁每个行为的出现都是有原因的,特别是大部分同仁的行为都朝同一方向进行时,家豪更要审视:「同仁为奖金吵翻天的状况」是如何形成的?有可能是同仁出现「比较心理」,看不得别人比自己好,但又不承认问题出在自己身上,所以出现「归因偏误」的现象,过度苛责主管和同事,却又过度宽待自己的行为。
事实上,很多人都有「归因偏误」的状况,最常见的例子是,看到别人成功就归因于「他运气好才会成功」;看到别人失败,就归因于「他个性不好才会失败」。相反的,当自己成功时就归因于「我非常努力才会成功」;当自己失败时就归因于「我运气不好才会失败」。想要改善奖金制度带来的困恼,家豪最好回归到同仁的工作动机,除了用奖金提升同仁的努力意愿外,更要带动同仁的工作使命感与意义感,才能够相辅相成,为公司带来最大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