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台31条」磁吸人才 陆生:台湾何不借力再战?

▲国台办发言人安峰山28日公布《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图/达志影像美联社

大陆中心/综合报导

大陆国台办在2月28日出台《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里面31项被称为「惠台政策」,突破从蔡政府执政以来,两岸降至冰点的关系,更引发台湾人正反两极评论。来台6年、就读于台大博士生张可更透过脸书表示,「台湾是否还要在一些难以取胜的领域陪着(大陆)玩下去,或应该另辟蹊径重开战场借力发展?」

有着大陆、英国与台湾经验的他认为,用一个或许不恰当的比喻来说,当年中日「二十一条协定」被后世称为「亡国二十一条」,那么从上个月所颁布的「惠台三十一条」不吝是另一种新条款。只不过,这种单方面的「亡国」,根本不需要获得台湾的首肯。在我看来,这个「惠台三十一条」它具有分水岭式的意义,如果当年的「服贸」需要双方通过制度化形式来确立,「惠台三十一条」象征着一种全面单方面改变现状姿态

在这种姿态下,北京使用各个击破、分进合击、围而不打、先围再打、又围又打的手段,分化、消解、拉拢甚至敲打台湾的各个社会阶层势力。从过去单一的将国族认同转化为普惠性的经济资本,逐步拓展成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多重资本的形式,甚至允许你带着台湾所累积的文化资本「带枪投靠」,从全面承认台湾学者过去的研究成果就是最好的例证。

反观台湾,在这些凌厉攻势下,台湾显得愈发被动防守,甚至有时候显得毫无招架之力,政策愈发僵化教条。假如台湾意识到自己面对中国时,在经济、军事等方面所面临日益不对称的竞争,还有哪些方面能够与大陆一较高下呢?在此反用中共的历史,试举一例。

1936年中共被国府驱赶至延安,为了生存、巩固和发展,中共将延安从意象上建构成了一种「精神桃花源」,结果在与国民党知识分子的竞争中,获得大胜。大批国统区的知识分子如过江之鲫般,前赴后继突破封锁来到物质上一穷二白的延安。虽然其后历经「审干」、「反特」,成为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精神恐怖的开端,但是中共在意识形态和文化领域对国民党的胜利,持续到了1949年是毫无疑问的。

面对岛内愈来愈不理性的想法,旅台6年且多有感触的他建议,台湾要能继续发展,最大关键在于「能留住各方人才」。毛泽东曾言,「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中共上位的历史经验,不仅靠的是阴谋诡计和权力压倒性支配,更重要的是,要有其长远的筹划魄力;从对手的胜利所取得的收获,永远都有帮助、永远都不算太迟

▼惠台31条对许多行业释出利多,其中出版业估:业绩至少成长1倍。(图/中新网

★图片为版权照片由达志影像供《ETtoday新闻云》专用,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未经达志影像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