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歇性断食不会瘦 规律用餐是关键

中医师陈峙嘉表示,间歇性断食对于吃饭时间不固定、经常应酬或吃大餐的人,确实有助于体重控制。(陈峙嘉提供)

近年来间歇性断食蔚为风潮,作法是集中进食时间,其余时间则需禁食,许多人希望借此达到减重效果。但美国心脏协会期刊今年1月发布一篇观察性研究,追踪500多位受试者、长达6年的饮食分量和进食时间,结果显示,限制一天当中的进食时间,并不会导致体重减轻。

该研究由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进行,共追踪547人的饮食分量和进食时间,以及他们的健康和体重数据。研究团队透过特定的应用程式,请受试者记录每天第一餐到最后一餐的时间、醒来到吃第一餐的时间及最后一餐到睡觉的时间。

经过6年的数据搜集及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受试者第一餐至最后一餐平均间隔11.5小时、醒来后到第一餐平均间隔1.6小时,从最后一餐到就寝平均间隔4小时,没有发现进食时间和体重变化之间的关联。但有专家提醒,该研究缺乏影响健康的社会因素,对于研究结果应持保留态度。

专长瘦身的中医师陈峙嘉表示,间歇性断食的做法是限制在一定时间内进食,除了大家熟悉的「168断食」之外,也有「1410断食」或「1212断食」等做法;对于吃饭时间不固定、经常应酬或吃大餐的人,确实有助于体重控制,但对于平时三餐规律的人,减重效果可能不大。

陈峙嘉指出,很多人误解间歇性断食的意义,以为一旦超过时间就不能吃,索性直接少吃一餐,导致热量摄取不足;反之,也有人为了满足口腹之欲,在规定时间内狂吃猛吃,想必热量爆表,「这样怎么可能会瘦?」

他提到,过去农村生活就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三餐规律,间歇性断食正是这个道理,只是套用到现代人身上,变成按时吃饭的规范,因此不需过度神化,最好的做法是根据个人生活型态,养成规律用餐的习惯,并谨记「定时定量」和「营养均衡」两大观念,有助于达到体重控制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