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瘦肉精美猪 菜农林佳新PO血泪千字文

云林菜农林佳新。(图/翻摄自 林佳新 脸书

养殖猪只示意图。(图/美联社

民进党政府近日拍板,开放台湾进口美猪、美牛,让蓝、白两党齐声反对。挺韩「菜农」林佳新今表示,「台湾过去快20年的对外经贸谈判中,为其他产业换取了生存空间,但农畜牧业呢?政府补助这些精神喊话,看多了大家都麻痹了」。

林佳新今31日在书贴文,大致整理过去近20年美猪美牛争议。他表示,2006年1月,苏贞昌再次解禁开放不含瘦肉精美牛进口(在这之前已开放又禁因狂牛症关系)这时间发生了「验猪不验牛」事件。2007年阿扁研议「开放瘦肉精美牛」,但朝野反对宣告失败。

2012马英九以接近完全开放,30月龄以下含瘦肉精美牛进口。他补充指出,国民党当时制定的标准,后来跟联合国卫生组织制定的容许量一样,台湾当时的研究人员,参考影响评估提出的容许量制定,也领先全球。

再到2017年日本和牛解禁,正式恢复开放进口三十月龄以下牛肉。今年民进党政府开放含瘦肉精美猪、美牛,在这之前,三十月龄以上的牛肉,台湾以狂牛症疑虑,一直挡在各国贸易谈判之外。

蓝绿都一样,停下你们的口水,看看实质上这些年你们搞砸的一切」,林佳新感叹说,在这些谈判中,台湾都以牺牲农业换取精密机械高端产业的发展,且不外乎的口号,例如:重启《台日经济伙伴协定》(EPA)或者争取加入现在由日本所主导的《跨太平洋伙伴协定》(TPP)或者加入FTA跨出一大步。

「但快20年过去了,台湾其他产业换取了生存空间,而牺牲的农渔畜牧业呢?」林佳新以台湾肉牛产业为例,从100%的自给率到不到5%,我们的土地取得与屠宰冷冻厂设备改进,或是畜牧的环境与推广台湾本土肉牛产业,依然是活在80年代。

他说,台湾的乳牛产业,依然只能用概念式的「鲜奶」,或是以观光工厂卖点冰淇淋」,增加业外收入,在台湾夹缝中生存。或许,大家都说牛产业在台湾很微小,是小众不用过度担心,但大家看完这些年的演进,难道不担心我们的其他农业,只要多年不在意早晚都变成「小众」。

林佳新强调,「每次只要签订什么协议,牺牲的永远是农业」,但在位者喊出的百亿,数十亿,甚至千亿的保护措施与产业升级转型,都沦为口号,甚至沦为「精神喊话」。

林佳新并整理几个政府「农业干话」的例子。「巴纽协议」签订农委会统计,台湾去年自纽西兰进口的农产品金额约6.07亿美元,出口仅600多万美元,农产贸易逆差达6亿美元,协定生效后立即全面免税,「有利我方产品在纽西兰市场竞争」。

今年,府院拍板开放含瘦肉精美猪、30月龄以上的美牛进口,为减低对国内养猪产业冲击,将设立100亿元的「养猪产业基金」,将「会倾全力打开更多的市场,让更有竞争力的台湾猪肉外销到全世界」。

林佳新还说,这些精神喊话看多了,大家都麻痹了。看看牛只为了育种,进口的检疫场所、各地屠宰场冷链保存设备,20年过去了,台湾对产业前端设备提升了什么?准备好什么?还是只是永远在「幻想」,我们平白无故外销进攻宇宙了?今天畜牧产业在台湾政府政策之下沦为「小众」,渔业农粮产业,何尝不是政策下的牺牲者

林佳新强调,他不反对全球化的贸易开放,因为各国都如此,但各国是牺牲农业再实质升级农业,而台湾呢?20年过去了,「以农养工商」即使国家再进步,依然是既定政策无法更改,农民只能默默吞下去。各党派政治人物,都以牺牲农业换来社会繁荣进步,而下一个牺牲品是什么?

云林菜农林佳新脸书贴文。(图/取自脸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