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公蛙终于回家了!双北合作复育雷公蛙新北三芝石门野放

今响应「拯救世界濒危青蛙日」(Save the frogs day),在新北石门区的栖地野放。(新北市农业局提供/许哲瑗新北传真)

雷公学名台北赤蛙(Hylarana taipehensis),被列为保育类二级珍贵稀有的野生动物。(新北市农业局提供/许哲瑗新北传真)

今响应「拯救世界濒危青蛙日」(Save the frogs day),在新北市石门区的栖地野放。(新北市农业局提供/许哲瑗新北传真)

随着环境开发、农药和化学肥料大量使用,雷公蛙栖地遭到严重破坏,一度濒临灭绝,新北市农业局与台北市立动物园携手合作复育雷公蛙,在长期努力下,今响应「拯救世界濒危青蛙日」(Save the frogs day),在新北市石门区、三芝区的栖地野放,开启雷公蛙复育新里程碑

新北市农业局表示,雷公蛙学名台北赤蛙(Hylarana taipehensis),被列为保育类二级珍贵稀有的野生动物,体长仅3到5公分大小,背部金绿色或是绿色,体侧白色背侧褶极为醒目,背侧褶内外侧各有一条白线,因此侧面看起来是两条黑线和两条白线交错排列,非常美丽且特殊,因繁殖期接近春夏交替,春雷大作雷公响起之际,被称为「雷公蛙」。

新北市农业局说明,因雷公蛙无明显的外鸣囊,叫声是单音细小的「叽」,不容易听见,所以也不易形成群蛙大合唱声,是过去台湾西部山坡地水田草泽和埤塘里的小型常见蛙类。近年来雷公蛙零星分布于新北市、桃园市台南市屏东县地区群,是新北市早期在三芝、石门低海拔草泽、湿地、水田一带常见的蛙类。

农业局长李玟表示,随着环境开发、农药和化学肥料大量使用,让雷公蛙栖地遭到严重破坏,导致濒临灭绝。新北市农业局整合学术研究生态友善农业,委托台湾大学生态所李培芬教授团队,透过文献标本的搜集、现场生态调查、环境栖地分析,以及专家学者现场勘查,建立雷公蛙复育栖地评估准则,包含雷公蛙偏好的水域形式植栽状况、周围环境连结等。

李玟指出,此外再进一步透过生态友善农业的推广,结合三芝与石门地区友善耕作农村与具有保育理念农民,透过栖地改善,提供适合雷公蛙栖息的环境,并建立一套雷公蛙栖地保育复育的策略

李玟指出,在多次双北会议讨论雷公蛙教育宣导与推广,克服用地取得、农友支持和雷公蛙培育等种种困难,今天响应「拯救世界濒危青蛙日」将雷公蛙个体,在三芝、石门生态友善的农地进行野放,后续也会持续进行蛙类与环境生态监测,透过生态保育与友善农业的结合,让雷公蛙成为生态友善农业最好的代言人,开启双北雷公蛙复育新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