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周刊/互联网医疗与医保受惠洗肾概念股

今年两会,一个新鲜名词备受关注─「互联网+」。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就是把互联网运用到传统行业中,如互联网+交通、医疗、汽车⋯等。

文.陈怡婷

今年中国两会召开期间,企业家相继建言推进移动/行动医疗,让互联网移动医疗再次成为市场关注焦点。

中国2014年国家卫计委发布的《关于推进医疗机构远端医疗服务的意见》,首次明确指出积极推动远端医疗服务发展预计随着国家支援力度的加大,将涌现一批优秀的远端医疗企业。

「互联网+」冲击 远端医疗兴起由美国经验来看,纳入「医疗保险」是远程医疗发展的转捩点。美国在平衡预算法案中明定自1999年一月起,Medicare开始对远端医疗报销,首次对远端医疗的发展表示积极态度,此后远端医疗开始急速发展,根据统计,2014年北美远端医疗门诊量达全部门诊量的25%。而中国远端医疗也将进入高速增长期,2014年的《关于推进医疗机构远端医疗服务的意见》,是远端医疗的重大转折性文件。其中,允许远端医疗开展B2C业务,远端医疗从B2B的大病会诊转向B2C的常见病问诊,市场空间巨大。目前,试点省份正在研究将远端医疗纳入医保。一直以来,中国医疗资源配置不平衡,三甲医院(即三级甲等医院简称,中国按照《医院分级管理办法》实行「三级九等」的等级划分中最高等级的医院)人满为患,社区医疗机构却门可罗雀,若是远端医疗用于三级医院的医生作为首诊及疑难杂症等诊疗中心,促进常见疾病、慢性病长期看护治疗可下到社区,即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企业巨头介入 远端医疗板块大挪移其中,医院是发展远程医疗最有潜力和效率的机构,医疗的个性化和属地化等特点,决定远端医疗是个用户数相对少、ARPU值(每用户平均收入)相对高的生意,很难出现全国性的龙头。在所处区域内,医院发展远端医疗具有政策优势、管道优势和人员优势,是最容易做大做强远端医疗的资产,预计二至三年内,各区域龙头就会出现。

法人认为,广东省网路医院模式可复制性强,后续发展潜力大。该模式由医院、平台公司、药店三部分组成。目前该平台有两百个以上就诊点,预计今年底可达到一万个。

考虑远端医疗属地化特性,相关标的有重庆(海南海药)、山东(瑞康医药)、贵州(朗玛资讯信邦制药)、广东(宜华健康、康美药业)及和佳股份。

中国行动医疗产业俨然已成为当前炙手可热的投资热点,从2014年迄今,中国行动医疗领域的投融资案例有将近一百件,遍及移动医疗产业各方面。根据拓墣产业研究所表示,腾讯、阿里巴巴、百度等产业巨头的进入,将使中国行动医疗竞争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由于这些重量级选手所拥有的雄厚资金和完善平台,除了能有机会让投资项目在未来脱颖而出,更可能在其深耕的领域成为龙头。 随着中国2012年原卫生部将肾透析纳入「大病医保」,以及2014年鼓励民营资本进入血液透析终端市场两项政策的发布,民间投资大量涌入血液透析市场。

中国肾透析纳入大医保 市场起飞在进行肾脏移植之前,慢性肾衰竭患者只能依赖频繁的血液透析维持生命,医疗投资者在分析市场时,往往将透析需求描述为「极度刚需」(刚性需求)。中国目前约有两百万名终末期肾病患者,只有34万名患者接受透析治疗,仅占15%,与全球平均37%、欧美国家的75%相距甚远。

根据中国卫生部2012年发布的《中国卫生发展绿皮书》,每名血液透析患者的年均直接治疗费为7.51万元人民币,照此计算,目前中国透析治疗的市场需求约为两百亿元人民币,如果普及至所有患者,将形成高于千亿级别的市场规模,且上述预测数字还未加入血液透析用药、耗材费用

英国《经济学人》曾以「飞快成长」来形容全球洗肾产业的前景与趋势,慢性肾衰竭的病患也将从目前的两百万人,预估将倍增到2020年的四百万人,其中人数增加的部分预估大多会是新兴国家的病患,主要的原因为经济所得与生活饮食获得明显提升与改善所致。据外电报导,根据公开资料测算统计,未来几年中国有机会新增近千家血液透析中心。目前,中国大陆需要洗肾的人口已达一百五十万人,预估未来十年将会成长至两百五十至三百万人之间。

中国将成立数千家血液透析中心以中国官方所订每次洗肾费用约四百至五百元人民币,每星期需要三至四次来计算,一年费用将高达六至十万元人民币,对一般民众来说,绝对是一笔昂贵的费用。由于过去没有完善的健保制度,因此不但造成中国一般患者无力负担,也导致长期治疗率仅有17.9%,远低于香港与台湾平均90%以上的水准

而中国自2011年推动医保政策,随后将洗肾给付从「小医保」纳为「大医保」,成长开始加速,可以预见的未来,中国洗肾人口将占有全球的四成,取代美国成为单一最大洗肾市场。加上中国大陆人均所得普遍提高,以及政府推动总金额高达八千五百亿元人民币的医改政策,使洗肾治疗适用在医疗保险的补助范围后,可望能大幅提升治疗率。预期中国市场的快速崛起,将可将带动全球洗肾产业进入飞快成长的阶段。通常,在人均所得较高与医疗保险制度较完善的国家,可达到较高的治疗率。以美国为例,政府每年编列二百四十亿美元支出,提供每位患者平均每年七万美元的洗肾治疗费用,因此整体治疗率可超过80%以上。成长快速的洗肾市场,也吸引国际投资大师巴菲特的青睐,继2011年以每股71美元买进全美最大肾脏透析服务商德维特(DaVita)之后,2012年再以107.82美元的价格,加码买进,不仅将持股比重一举提高到10.8%,也成为该公司最大的单一股东。巴菲特持续加码的背后原因是什么呢?其实,这正显示出全球洗肾产业已经出现了不容忽视的成长力道。 目前全球有两大血透服务连锁机构─德国医疗用品大厂费森尤斯(Fresenius Medical Care, FMC)和DaVita,两家市值分别达到三百亿和一百七十亿美元,是美国仅次于医院连锁集团HCA的第二大医疗服务板块。

连锁血液透析中心的商业模式,在全球婴儿潮人口迈向高龄化以及新兴国家罹患慢性病人口增加的趋势下,显得更加明确。而综观全球洗肾产业的供应链,最有利润的业务包含两个部分:最上游的血液透析机及下游的洗肾中心。血液透析机是绝对寡占的市场。进入门槛非常高,以台湾为例,现阶段仍无厂商拥有自行研发制造的能力,需全数自国外进口。目前全球市占率以FMC拥有超过50%以上的市占勇夺第一,瑞典的Gambro排名第二。

FMC与邦特合作FMC虽然看似掌握了产业中最高利润的两端业务,但来自亚洲的营收贡献仍不高。为了抢攻亚洲等新兴国家市场,缩短进军时间,也选择与拥有技术与品牌价值的邦特(4107)合作,一方面买下邦特在中国大陆的生产基地,另一方面,则取得邦特品牌BIOTEQ在台湾、日本与韩国的经销代理权,之后更进一步在附加价值更高的「球囊导管产品上合作开发,球囊导管是血液透析治疗中产品单价最高的耗材,毛利率可达60%至70%,两者合作,将能拥有更多资源开发附加价值更高的医疗耗材。至于下游的洗肾中心,利润则是最高。以美国为例,最大的两家连锁集团FMC与DaVita,在全美各地拥有超过一千家的洗肾中心,而巴菲特所加码的DaVita,正是位处于产业链中最有利可图的下游洗肾中心。过去十年,DaVita的每股营收与获利分别以18.6%与17.8%的年增率成长,展望未来六年,巴菲特甚至乐观预估,DaVita获利的年增率至少可维持在12.3%的水准,而主要的成长来源,是这几年DaVita在东南亚、欧洲与中东地区的多项购并与扩张计划。 血液透析市场大饼 台厂谁吃?

回到台湾来看,根据健保局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台湾长期接受洗肾的患者约7万名,而血液透析医疗院一共有562家,其中21家为医学中心、239家为相关医院、302家为基层诊所。 另外,血液透析治疗使用的仪器、材料,例如血液透析机、人工肾脏、血液回路管、导管、穿刺针、药粉、透析液、动静脉血管通路、血液帮浦、生理食盐水及保护罩等,也提供台湾相关厂商的发展契机,包括上游厂商的济生化学制药(4111)与台盐生技(1737)、中游制造商的邦特生技,以及下游代理商的佳医集团(4104)。

拥有超过五十年历史的济生,将近六成营收比重都来自血液透析的浓缩液产品。此外,由于看好中国大陆未来洗肾市场前景,济生斥资八百万美元扩建中国上海新厂,扩大生产线用于生产血液透析浓缩液等洗肾相关产品的产能,预估今年获得中国药监会审查后,便可开始营运并贡献营收。台湾洗肾人口约七万人,一年约需要三千万桶以上的洗肾液,中国大陆则更为惊人,未来有三百万潜在洗肾人口,约为台湾的六十倍,对洗肾液需求约两亿桶,是全球最大市场。

因此,除济生外,尚有中国大陆最大洗肾液厂商禾研科技,禾研是由销售代理起家,其后跨足研发生产,目前在两岸的血液透析市场占有一席之地,两岸都有厂房,其中台湾通霄厂是与台盐合作,以生产洗肾液为主,南科厂则以生产药物吸附血液循环透析器(人工肾脏)等耗材为主。中国区亦有洗肾液与人工肾脏的生产基地,今年也与代理十年的义大利厂商合资,共同深耕大陆市场,目前禾研已是大陆区排名前十大的血液透析相关耗材厂商。

禾研因成功卡位中国的洗肾商机,年营收规模已超过十亿元,预计三年内进入资本市场。而佳医和杏昌(1788)为以洗肾医疗设备和架构洗肾通路为主的厂商,除了台湾市场外,近年也积极抢进大陆。至于宝龄生技(1760)授权给美国Keryx的洗肾新药拿百磷(Nephoxil)过关,济生为Keryx的最大代理商,随新药已陆续送出台湾及日本的药证,美国及欧洲年底前也将送出,此一新药全球商机高达十二亿美元,约新台币三百五十亿元,济生可望受惠。

【更正启事】 本刊764期81页报导「业内人士则表示,葡萄王此次发生赋形剂原料出问题,有可能是采购方面把关不够严谨,导致采购人员为求业绩而采用工业用碳酸镁(钙),以降低采购成本」,经葡萄王公司来电表示,该公司生产的「爱胃康颗粒」所使用食品级碳酸镁(钙)是向台湾默克公司进货,对人体安全无虞,此次下架回收完全是因应政府要求,而非使用工业用碳酸镁(钙)。特此更正。

【详细内容请参阅最新一期《理财周刊》第765期】【尊重智慧财产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提升理财力--理财课程资讯www.moneyedu.org.tw】